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罗安会:白塔和桌子角险滩

2024-8-13 10:42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白塔和桌子角险滩

文/罗安会


万里长江,江水经四川流入重庆的第一古镇朱沱时,形成波涛滚滚的浪花,绕过桌子角向东流淌……我故乡的九级白塔与桌子角险滩,位于永川朱沱镇的长江边上。昔日,白塔在沿河一带,可算是险滩的航标与地标。然而,五十年前,白塔却倒下了。后来,桌子角险滩也不再凶险了。

朱沱历史悠久,物产富饶,民风民俗淳朴,人们过着平静而平淡的生活。县志记载:朱沱汉代名为“汉东邑”;唐武德三年设为万春县,后为万寿县,县衙地在朱沱。北宋乾德五年,为汉东乡;明代为思善里;明清后为朱沱。日月如梭,古镇浓缩了岁月的沧桑。

昔日朱沱,繁忙的水码头,入夜,帆樯林立。江边一块警示牌:过往船只,当心白塔处的桌子角险滩……

白塔,矗立在桌子角的悬崖峭壁之上。白塔之下,是白浪滔天的险滩。险滩,由一块块巨大的磐石,把长江水截断三分之二后,江水向东流淌。然而,不羁的江水在桌子角之上迂回徘徊,在巨大的回流下,形成宽而深的迴水沱,因此,取名——朱沱。

朱沱老街,三面靠山,一面临江。一公里多长的老街,明清时期的民居,青瓦白墙,一条被脚步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两边簇拥着椽架木屋,店铺临街,木屋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朴的木质结构散发着岁月的痕迹。

老街,一条青石梯步顺场尾而上,爬山一公里多就是四望山古寺。

当我站在山顶眺望:朱沱,像一块郁郁葱葱的飞地,静卧在桌子角的上游,滔滔江水从古镇旁向东流去……在桌子角险滩的悬崖边,有一处九级白塔,成为远近闻名的航行标志。旧时,白塔成为人们心中的圣物,护卫着上下船的安全航行。

读初中时,我班上一同学家住白塔旁,我们有空时常去白塔和桌子角玩耍。白塔旁的碑文记载:九级白塔,高30米、底座长宽12米,建于明代世宗年。这座有着400年的宝塔,矗立在峭壁悬崖巨石上;白塔用青砖砌筑成笋状,造型独特,飞檐翘角,线条流畅,成为朱沱古镇的地标。

半个世纪前,上下水木船远远见到白塔,就会全神贯注驾船过险滩。上水船的纤夫们,看见白塔,就会干劲倍增。特别是洪水期,桌子角险滩是命悬之地。船长放长纤藤,高声大吼:“雄起”;于是“嘿咗,嘿咗、嘿咗咗”的川江号子震天响。纤夫们爬行在悬崖边,吃力地过险滩。

险滩一过,船工们长舒一口气,回望白塔,犹如亭亭玉立的美女,护佑着平安回家。桌子角一过,船就要到朱沱歇夜了。

谁也不会想到,历史悠久的白塔,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掉了。白塔炸毁那天,镇上几百人拥去看热闹,我同一群人在远远的地方看到,有人在塔基下打开一个洞,将炸药放进塔底,几声口哨后,四周显得格外寂静。忽然,只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白塔慢慢地向长江倒去……留下的是一团慢慢散去的黑烟。

三十年前,长江航道进行了治理,桌子角险滩不再是险滩了,再也见不到木船的身影……只见大大小小的机动船,由航标灯指挥着安全航行。

白塔和桌子角险滩,成了故乡朱沱人心中永远的记忆。

(作者系江津区作协副主席)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