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文/唐晓堃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每当我听到这首优美而动听的歌时,我就会想起中学时的班主任王开渊老师。我深受他的熏陶和影响,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教师。 提起王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他给我们上语文课,在一个偏僻的乡镇初级中学上课,王老师竟然用的是普通话教学。他给我们上语文课和课外活动课,大胆抛开教材,一本小说他可以用普通话为我们朗读十多节课……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甚至泪如雨下。名著《高山下的花环》《青春之歌》《家》等,记忆里都是王老师的朗读版本。他给我们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能把文中老先生的形象模仿得惟妙惟肖。同学们看到老师摇头晃脑,很沉醉的模样,在一阵笑声后,教室一下就安静了。王老师继续后面的课文分析,他讲析的人物性格入木三分,形象跃然纸上,一堂课下来,我总感觉没有听够似的。 其实,王老师的普通话并不纯正,但他对我的教育却是与众不同的。在他的寝室外面有个院子,院子里有个园子,种着蔬菜,侧面有三棵成林的大树,院子在夏季变得很阴凉。放学后,王老师去打篮球了,我们就趁王老师不在时偷偷跑到园子里观察蔬菜的生长和捉毛毛虫。于是院子里多了同学们的嬉闹声,往往在天黑时上晚自习了才渐渐静下来。 记得上初二时,植树节那天,王老师不知从哪儿带了十株梧桐树回来,我被选中了去栽树。由于我个子不高,大家都把最小的那棵树让给我,我心里很委屈,皱着眉,担心自己栽的树不能成活,更担心这棵树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王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站到我身边,举起我将要栽种的梧桐树,郑重地鼓励大家道:“今天大家同时栽种了十棵树,你们一定要把每一棵树都栽活!到时你们毕业后回到母校不只看望王老师,还有你们今天亲手栽下的梧桐树。”说罢,王老师手把手地教我怎样才能栽种好这棵看似普通,实则生命力强的梧桐树。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打消了顾虑,觉得栽树是多么有意义啊!王老师的指导让我懂得了树的成长同样需要关爱和呵护。在学校学习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看看我亲自栽种的梧桐树。毕业时,我欣喜地看到自己栽的梧桐树没有落后,跟其它伙伴一道成长,已经超过了高高的围墙。 毕业那学期,王老师四十岁生日。尽管他没有通知我们任何一个人,但我们全班同学一个都没少,为老师祝生。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很温馨,蜡烛、糕点和水果,有点像烛光晚会。我们唱的是改编的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老师》,王老师给大家作了几分钟演讲,他鼓励大家能考上高一级学校就是对母校的回报。然后给大家唱了一段很带劲的戏曲《沙家浜》……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梧桐树已亭亭如盖。王老师已退休多年,我早已默默地成为了他的接班人。我带着文学的梦走进了语文教育的殿堂,从一个稚嫩的大学生到今天成熟的语文教师,是因为我坚持操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继续给我的学生们讲王老师曾经朗读过的课文和那些经典的名著。 (作者供职于大足区职业教育中心)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