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张跃:等待秋凉

2024-9-19 09:2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等待秋凉

文/张跃


夏日炎炎,清凉就成了人们的向往。开空调造凉,入清流吸凉,进深山里避暑,坐晚树下纳凉,只要能得一丝凉意,大家都会趋之若鹜。立秋了,处暑了,白露了……大家掰着指头,每过一个时令,都要轻轻吆喝一声,热切地盼望着这夏热的过去,期盼着秋凉的到来。

的确,经历了炎炎夏热,这份秋凉就格外惹人珍爱。但历来大多数人们都是悲秋和惧秋的,他们只看到了秋的萧瑟和杀伐,只注重了视觉和听觉,却忽略对凉的这份触觉。欧阳修怕秋声,写《秋声赋》抒其哀。他给秋声定调为“悲哉”,说它是“凄凄切切,呼号奋发”,说它“摧败零落”,使“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秋在他心里、耳里,是多么可惨可惧!杜甫贫困交加时,觉得“八月秋高”之风是在“怒号”,因为它在“卷我屋上三重茅”,认定了秋只会欺老凌弱!马致远眼眸里的秋是“枯藤老树昏鸦”,因而感觉到的只能是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无限凄凉了。靠触觉来体味秋的,辛弃疾要算难得的一个。他直赞说“却道天凉好个秋”。他之所以称“好”个秋,是说秋好就是因为有这份舒爽的“天凉”。

“天凉”是秋的标志。开空调造凉,只是生凉于一室,室外依旧热火朝天;入清流吸凉,只能是得凉于一身,身外照样热气腾腾;入深山避暑,只是处凉于一隅,这一隅之外还是炎天暑热。只有秋来这“天凉”,才能算是“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呢。

俗话说“一场风雨一层凉”,秋雨来了,潇潇洒洒,淅淅沥沥的,驱走了炎热,送来了凉意,让人浑身舒坦。多美、多惬意呀!李清照说“门前风景雨来佳”,我想,她说的该是秋雨吧,以她的细腻,是触觉到了这份入心贴肺的秋凉的。用一“佳”字来概括秋凉、秋雨之美妙,真是贴切之至。潇潇秋雨中,山光和水色收了燥气,渐透出成熟的冷凉稳重来。绿茶一杯,对窗对门,遍体凉意,满室茶香。或坐品听雨,或立饮看山,听着这雨声,感受这凉意,人也舒坦地沉静下来,……此天凉之妙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到时,早晚越加凉爽。挂在天上的月儿、贴在天边的云彩处,分明的透出凉意,柔媚了许多。虽身处故乡,但看这月、这云彩,格外地亲切、凉爽和美丽。陪父母散步,和爱人遛弯,随朋友散走,在这凉月下、凉夜里,感受这“天凉”的自然之赐,引发人生无限美好之慨叹。

秋来了,银河在天,成熟满地,等待着秋风秋雨阵阵凉。只要多用触觉去体味这“天凉”的秋意,会送给人缕缕幸福的。

(作者供职于万盛经开区文旅局)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