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唐家坡 文/吴天胜 唐家坡,二环路上最高处的地名。那里因有传统夯土民居群,而吸引了城里人争相打卡。 行近唐家坡,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黄土夯制的土坯房,它们散落在一片缓坡上。每幢既独立,又相互守望。褐石、黄墙、黑瓦,颜色搭配正好。行走其间,古朴、原著、自然、生态等词汇马上跃入脑海。 这种民居,是原住民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就地取材,用黄土夯筑而成。史料称,唐家坡至今仍保留有晚清时期建筑的夯土民居,更多的是民国时期和上世纪六十年代建造的,避暑纳凉最好。 好些年前,我曾随县电视台到一户人家做过节目。那时,二环路还是土坯路,夯土民居遗珠般散落在路两旁。年迈的女主人一边烧腊肉,一边唠叨,太不方便了,进城赶场要走一天,还得起早才行,来回爬坡上坎。更恼火的是,土里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好多都烂在了地里。说时,女主人指着墙脚一个硕大的南瓜说,你们要不要嘛,只管拿走就是。 做完节目,我们买下了女主人的那块腊肉。她说,这是二环路修通后做的第一笔生意。 有了二环路,来往便捷了,唐家坡成了明珠。我也不免俗,寻一晴好夏日,带上家人去避暑。那时,唐家坡已焕然一新,夯土民居的房前屋后种了许多应季花卉,家家屋檐吊满金灿灿的玉米,房梁上挂满了腊肉。路边的一家夯土民居开了农家乐,旁边的松林里搭了些小木屋。我们租了间,准备把夏日中的自己安放在这里。 闲步、品茗、观云、赏花,随心所欲。那一刻,我把这当成了修心养性之处,以为自己是只闲云野鹤。 彼时,有风经过,松林轻唱一曲,如唐家坡嫁女歌的尾音,曼妙舒缓。忽而风劲,层林涌动,松涛滚滚,似那雄浑的抬儿调在坡上吼响,高亢嘹亮。山风此起彼摇,坡上的野花、李树的幼果、地里的西瓜,喜不自禁,纷纷撩开头上的叶子,调皮张望。最是那黄桃,黄澄澄、油沁沁,缀满枝头,令人垂涎。 店主似乎看懂了我们的心思,很快端上一盘。咬一口,脆爽、沁甜,不由得追问,多少钱一斤。店家笑答,钱不钱的无所谓,只要你们来耍就是。 我们敞开肚皮吃,却差点误了美味农家饭。农家饭是常见的腊肉、腊排和腊猪蹄,还有时令小蔬,看似寻常,仔细一品,烟火气更足,山野味更浓,应是农家饭中之极品。当然,极品中的极品,还属南瓜箜饭。以往烂在地里或是喂猪的南瓜,现已成为餐桌山珍。白花花的米饭下,埋着香喷喷、黄汤汤的南瓜,一碗哪够! 这样的农家饭,每年都要吃几回。 (作者单位:梁平区公安局)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