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晒秋 文/张春燕 在这个依时序登场、于天地间悠然展演季候魅力的秋天,我从中国的西南出发,经过华中,走到华东,一路看晒秋——那些色彩斑斓、自信满满的花样晒秋。感受秋天里许多生命的快乐与欣慰,收获美好与温暖。 动车在广袤的江汉平原上行驶,盈盈秋色渐次入眼。水稻已经收割的田里,黄绿灰相间。黄的是稻茬,绿的是野草,灰的是跑到田野觅食的麻雀,它们在共同谱写一首多姿多彩、余韵悠长的丰收组曲的尾声。而一畦畦平坦整齐的土地上,长着红的、白的、绿的庄稼,把片片土地变成了红彤彤、胖嘟嘟、青油油的菜仙子们的乐园,煞是诱人。远处,有大片大片金灿灿的黄色牢牢攫住我的眼睛,那是各种形状、各样姿态的菊花,在旷远的大地上高唱昂扬豪迈的生命礼赞。还有大朵大朵的芙蓉花,大串大串的一品红,不时闪过我们的眼睛。大大小小的湖泊里,时常可以看到浮在水面、偎着莲叶、安详美好、如梦似幻的睡莲,还有更多吐尽生命芳华,留下鲜亮记忆的荷叶,以及水边大片大片的芦苇,它们是历经千磨万击却依然热爱生命、相信未来、向往美好的佳人,望着湖水梳妆,对着游人微笑。稍近处,有成排的银杏树灼灼入眼,它们的叶片被秋风染得半黄半绿,让人对它们即将到来的金焰时刻充满期待。而香樟树、榕树这些常绿树木,呈现给我们的,依然是满眼的茂盛葱郁。 第二天,走进江西婺源,登上了以高调晒秋、持续晒秋闻名天下的徽派古建筑村落篁岭。 依山而建、绕水而居、以扇形梯状错落排布的篁岭,每年秋收时节,家家户户的晒架,就成了这个古风淳厚的村落向天空和大地、向世人的丰富展示台和真情表白地。村民们晒丰收果实,有红的辣椒,黄的玉米,白的芸豆,黑的芝麻,紫的薯片……也晒自己的快乐心情、幸福生活和美好期待。作为“最美中国符号”,篁岭晒秋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和手机、相机的镜头。那层层排列、错落有致、饱满艳丽的多彩晒架,与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回廊花窗的徽派古建筑,还有衣着鲜丽、兴致盎然、流连拍照的游客,构成了一幅静态与动态、古朴与现代、凝重与欢跃相互映衬的和谐画面。这也是一种别样的晒秋,晒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晒国家对古民居、古习俗的保护性发掘和利用,晒村民们对家乡的由衷热爱…… 大多数时候,我在自己生活的这座滨江小城观秋景。几场秋雨过后,平湖水位一天天上升。近岸水中,生长着高大挺拔、树形优美的中山杉,这种耐湿性超强的树木,秋日里,条形细叶已渐渐变红,它们水上的英姿与水下的倒影相互映衬,成为碧绿平湖的独特风景。江边,盛开着红黄粉紫等各色三角梅,它们怒放的姿态与热情的笑颜,成为这座城市生动美好的形象大使。 而这座城市最盛大的晒秋,则是在其沿江的山坡上,一只只、一团团、一串串挂在绿树上的红灯笼般的红桔。它们点亮了小城的秋天,让一座城市都流溢着清新美妙的酸甜味儿。 感觉小城虽无意专晒秋,但秋的韵味与色调,秋的丰富与美好,处处都有。 相较别的季节,秋天的色彩,层次更丰富,内涵更厚重,变化更奇异,表现方式更多样。我所看到和虽没看到却真实存在的晒秋,既是对秋天成果的展示,也是在为接下来的冬藏和又一轮的劳作积蓄能量,为来年描画更美的秋景,创造更好的生活,定下基调。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