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腌制的腊味 文/牟方根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我所在的渝东北地区,大雪节气一到,人们就开始杀年猪或买肉来腌制腊肉,并把它晾挂在家中的屋檐下、阳台上、走廊中、楼道间等通风处,构成冬日里一道充满年味的美食风景线。 大雪期间腌制腊肉,不仅是为了储备过冬、过年的食物,还象征着对新年的期待、对未来的期盼。 小时候,随父母居住在农村。母亲每年都要喂养两头肥猪,一头出售卖钱,一头用于过年。每当日历翻到大雪的日子,家里就准备杀年猪。当天,父母会宴请亲朋好友,把刚屠宰的年猪的瘦肉、排骨、内脏、猪脚等热络络地炒起、蒸起、炖起、煮起,让大家美美地吃上一顿、饱餐一顿。乡下杀年猪,基本都用一种叫刨子的工具刨猪毛,并且这顿饭必不可少一道特色汤——血旺汤,美其名曰“刨猪汤”。 1990年大雪那天,家里杀年猪、吃“刨猪汤”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天刚蒙蒙亮,村里有着二十多年丰富经验的张屠户,便携带着杀猪工具到达我家。紧接着,宴请来吃“刨猪汤”并帮助杀猪、劈柴、烧开水、刨猪毛、砍“边块”、清洗猪内脏、厨房做饭等活计的亲友陆续到场。中午12点左右,大家围坐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边享用美食、一边把酒言欢,气氛热闹得像过年。吃了“刨猪汤”后,热情的母亲还给来的每户亲友送了一刀肉,俗称“刀头肉”。 当天下午,母亲并没有闲着。她将剩余的猪肉,分割成条状,一条一条地用水洗净并沥干水分。再用竹签在肉上扎些小孔,涂抹食盐,添加酱油、花椒、桂皮、八角、白糖等调料,反复揉搓,直到肉色变褐。然后,将肉装进一口瓦缸里,搁置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大概过了半个月,起缸,用棕树叶子编成的“棕绳”串起猪肉条,晾晒在家门口的屋檐下。待风干,腊肉便大功告成。为了增加腊肉的香气,母亲还用柏树枝丫来进行熏烤。柏树本身有一种独特的清香,而且它的枝丫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在烟熏火燎的过程中,这些油脂会释放出浓郁的香味,能够迅速渗透到肉质里,使得腊肉的口感更加特别。 “大雪时节天气冽,腌制食物好时节”。如今,每逢大雪节气的时候,看到母亲和左邻右舍纷纷制作和加工腊肉、腊肠、腊猪脚等传统腊味食品,我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是家的温暖味道,那是迎接新年的喜庆味道,更是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幸福味道。 (作者系万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