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李显福:我买到了自己的签名赠书

2024-12-6 11:0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我买到了自己的签名赠书

文/李显福


1989年,我接连出版了两部报告文学集,心里特高兴。书还没有问世,知道消息的亲朋好友见到我就说:“显福,书出了,要给我一本哈。”于是,之后陆续出版报告文学、散文、小说,乃至新闻专著,基本上每出一部,都要送出去几十本,而且还要在扉页上工整地写上受赠者的名字及尊称,然后是“指正”或“教正”“雅正”,对特别要好的,还要写一两句话。

记得1991年9月第三部报告文学《独木桥上的眼泪》出版后,好多亲友想要,想从中获取一些教育自己未成年子女的经验、教训。云南教育出版社只给了8本样书,远远不够。无奈,我只好电话联系责编裘志熙,购买了几十本。一次,不经意地在报纸上看见一篇小文章,意思是在废品收购店,常看见一些才出版不久的书籍躺在那里,翻开封面,在扉页上几乎都有受赠者的名字和尊称,以及作者的签名、盖章,以及“指正”“教正”等。也就是说作者如我等去买来自己的书恭恭敬敬地送出去,结果很快就成为被送者的废品,卖到了废品收购站。这无疑给了我刺激:一个作者尽全力送出去的书居然会这样遭遇!不过,我没有去废品站看,担心看到自己的书。

几年前,为了公益捐赠,才发现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报告文学、散文集居然没有了,于是只好到旧书网碰运气。还好,我需要的六七种,都从全国不同的地域快递给了我。我一件件拆开,拿着30多年前的旧作,回忆起写书出书的前前后后,好不激动。如果没有旧书网,我根本无法再见到它们。我翻看一本本旧书,有的盖着单位的鲜红印章,如学校图书馆、工会图书室等。它们被单位淘汰后没有被送进化浆池,而是进了旧书网,让其物尽其用。当我拆开最后一件快递,映入眼帘的是蓝色封面的报告文学集《系在山巅上的梦》,尚有八九成新,似乎还散发出油墨的芳香。我下意识地翻开封面,扉页上我的签名、鲜红的印章,我写的某某先生指正像烧红的针一样扎了我一下。近30年前,这个先生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认识了我。他比我年长不少,在一个单位编内部资料,也喜欢文学,发表过小作品。他一再向我索要这本书,我终未答应,后来一次偶遇,表示要向我买。我实在放不下面子,就允诺了。他又嘱咐一定要签名……

从个人来说,还要感谢他,或者他的孩子,感谢废品收购站把它交给了旧书网,周游了一圈,又回到了我手中,否则我自己就没有这部书了。我将把它终身保存。

从那以后,这些年,我出版的几部图书,就显得格外吝啬,不轻易送人了。有一个作家说:“我不送别人书,你真的要读,就去买,自己花钱买的就会珍惜。俗话说,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