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黄海子:李市坝的早豆花

2024-12-10 10:1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李市坝的早豆花

文/黄海子


江津李市镇的人们,总是把自己的镇子叫作李市坝。不去探究李市坝叫法的由来,单说这李市坝人一直以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就让人心生好奇。

川渝两地大多地方的人,都喜食一种黄豆制的叫作豆花的菜肴。在这里的城镇,几乎每个镇子上都有主营豆花的豆花馆。在乡下,凡家中有喜庆之事或有来客,又或自家想解馋了,必用石磨将温水泡了两个小时左右的黄豆磨成豆浆,再将豆浆滤掉豆渣,倒进锅里烧熟后,用胆水点制。当锅里的豆浆在胆水的点制里,慢慢变幻成若天上一小朵一小朵的白云的时候,拿筲箕将那些漂浮着的白云松软地压在一起,一锅白嫩嫩的豆花就成了。倘若遇到一家做豆花手艺好的,将豆花蘸着佐料入口,那真的就是用筷子将一朵云夹了一块来送进了口中。

由于做豆花的工序相对繁杂,耗时较长,因此川渝人们多半是在中午饭或晚餐时,才能将豆花端上桌席。而这里城镇中的饭馆,也只有在中午才开始卖豆花。

不过在江津的李市坝,一早就有豆花供人饱口福。

早些年,逢李市坝的赶场天。无论什么季节,天刚微亮,李市坝的河坝街、八字桥街、三角坝街、水巷子街的饭馆门口,一个大铁桶做的炉子,炉子里煤球的炭火红朗朗地旺着。旺着的炭火上,一口大铁锅里,盛满了店家早已用胆水点就的白生生的豆花。当然也有睡过头的店家,此时正在用长勺锅铲或铝瓢在铁锅里的豆浆上拿捏分寸地施布胆水,更在这胆水的施布里慢等一锅豆花的生成。此时,若是朝街的深处望去,街道两边装满豆花的锅里散出的氤氲之气以及店里散出的昏黄灯光,整条街在晨曦里恍若天上灯火朦胧的街市。

饭馆的豆花差不多要做成的时候,四村八乡赶场的人就到了——有挑着担背着背篼的;有牵着孩子的;也有单身的男女……他们到了镇上,先到自己熟悉的饭馆,在饭馆门前放下肩上的挑子或背上的背篼,对店家喊道:“老板,来两碗豆花。”然后兀自去蒸好了白米饭的甑子边,拿碗舀了满满一大碗白米饭放到自己看中的桌子上;又到摆有油辣子、花椒粉、芝麻油、芽菜颗、豆豉、酱油、白糖、蒜水、葱花、香菜、姜粒、醋、盐等佐料的案桌边,拿了小碗,将案桌上的佐料按自己喜好的口味,打进小碗里,然后一边用筷子拌匀,一边朝自己放着白米饭的桌子走去。这档口,店家也舀好豆花,送到了桌上。

这些赶场的,在路上很赶,到了饭馆,坐到桌子上吃豆花的时候,却有了一副悠闲的模样。他们不急不忙地将豆花拈进自己打好的佐料碗里,然后将蘸满佐料的豆花送进嘴里,豆花进嘴的那一刻,眯了眼睛,闭了嘴。豆花在闭紧的嘴里不断地被舌头混搅,慢慢就被惬意、舒心、欢喜填满了。就连脸上满是皱纹的,那皱纹里藏着的舒畅满足被挤得太满,已经藏不住,也悻悻地被挤了出来。当然更别说那被油辣子辣得泪眼婆娑的孩子。孩子一边被辣得流着泪,一边吃着大人喂他的豆花,大人看着孩子被辣得流出了眼泪,心就痛了,就少蘸了佐料。岂料这孩子吃着少了佐料的豆花,嘴里少了滋味,就哇哇大哭起来,惊动了整个饭馆里吃早餐的人。

吃完豆花,他们走到门口,用手抹抹被油辣子辣出的汗水,牵着孩子的牵上孩子;挑担子的挑上担子,背背篼的背上背篼……又都急匆匆地往他们要去的地方赶去。仿佛刚才饭馆里吃豆花的悠闲惬意,不曾有过。

近些年,由于父母搬到了李市坝居住,每次回家看望他们,我都不会在家里吃早饭——当然是跑到离家最近的河坝街去吃豆花饭去了。有时候父母也会跟着一起去。但逢赶场天,赶早市吃豆花饭的摊贩依旧热闹着街面,吃豆花的人的神态也依旧如故。

在我看来,李市坝人爱吃早豆花,是因为在这烦恼丛生的人世里,需要用心里的一种喜欢,生出日子的甘甜。是的,代代相传的李市坝人深谙此中深意,一早一碗豆花,一种心头好,就又开始滋味盎然的新的日子。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