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新重庆建设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任务。中心城区是“大综合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探路先锋和重点区域。12月12日,我市召开会议,积极推进中心城区三级治理中心基本能力建设与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治理双向赋能、协同共治,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重构、能力重塑。为此,我市明确了在中心城区优化规划统筹能力、全力推进交通缓堵促畅、纵深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建设更新一体协同、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增进便民惠民服务能力、提升城乡运营治理水平、提升平安法治一体建设水平、推进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9项重点举措。 其中,聚焦交通堵、停车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将加快构建缓堵促畅综合治理机制,力争在2025年4月底中心城区道路高峰时段运行车速提高5%左右。 数字化助力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实现智管细管 扎实抓好中心城区缓堵促畅,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建好路”方面,将强化市级道路建设统筹,补齐次支干道短板,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持续开展道路平整和窨井盖治理。 “管好车”方面,做好动态交通组织,优化公交线路,推广小巷公交,提升道路智管水平。一体推进智慧停车和停车收费改革,规范设置、动态优化路内停车位,分期分批开展社区停车综合治理,推进单位和个人停车泊位错时共享,全力构建中心城区“一个停车场”。 “用好数”方面,抓紧“中心城区缓堵促畅”“渝运安”等重大应用开发贯通。此外我市还梳理确定了30个堵点乱点,将开展“微改造”等综合治理。 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汽车道路高峰小时平均运行速度保持在25公里/小时左右,力争到明年4月底再提高5%。 专项治理群众反映的城市环境高频事项 在抓好中心城区城市品质综合提升上,将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城市品质综合提升行动,聚焦“两江四岸”核心区、16条重点城市干道和“窗口区域、网红景点、城市结合部”3大区域,梳理群众反映的高频事项、共性问题,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治理,进一步解决城市风貌不协调、设施功能不完备等问题。 另外,我市还将以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为牵引,搭建城市便民服务体系架构,因地制宜编制建设指南,强化市级层面规划布局、资源配置,统筹推动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支持多元主体定期开展生活圈邻里活动,培育“领跑者”企业,打造“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公共服务+产品团购”生活圈全链条服务,打造舒适的邻里共享空间。 运用AI算法辅助发现和处置管线安全隐患 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和数字化建设方面,据介绍,中心城区实施全覆盖排查整治,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排查整治实施全过程协同、全环节监督。其中投运30年以上管道应改尽改,管道改造完成率91%。相关单位开展燃气及燃气产品生产、经营、使用全链条执法检查近5万家次,下达整改7300余份。建设上线“燃气安全在线”“瓶装燃气智慧管理”应用,打造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今年底,各区将完成高风险点感知设备安装,明年4月底完成全部感知设备安装。 我市还将加快建设地下管网数字孪生系统,全力推进全量管线矢量数据归集、治理、建模、孪生,运用AI算法辅助发现和处置管线安全隐患,加快推进管线治理智能化。 三级治理中心平台支撑能力全面提升 中心城区三级治理中心一体化基本能力建设方面,为全面提升系统集成的平台基础支撑能力,中心城区、镇街数据仓持续丰富,上架多组能力组件,接入大量感知设备,已有50个应用的事件已在所有中心城区治理中心完成配置,高楼消防、根治欠薪等13个应用贯通至镇街,实时监测城市运行态势风险。 同时,迭代升级数字重庆云算力系统,一体化云端设施体系能力得到有效提质。“渝快办”综合窗口收件系统实现中心城区线下服务大厅全覆盖。 下一步,将在中心城区持续迭代平台建设运行,提质开展数据归集共享,加快应用开发贯通,积极探索AI赋能城市治理。 原标题:重报深一度|重庆加快构建缓堵促畅综合治理机制 未来中心城区道路高峰时段运行车速提高5% 编辑:田露军 校审:宋宇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