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 “十大感动人物”周书平的新春全家福

2025-2-5 09:5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如今的新家里,满是孩子们的课本书籍,周书平(前排右二)和老伴觉得“书香满满”。

本报持续关注20年的

特殊家庭

有新故事了

↓↓↓



2005年1月13日,《重庆晚报》独家首发了周书平的人物故事——他是重庆市永川区的一位普通农民,2000年来,他陆续收养了30名残疾弃婴,惟愿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2005年,周书平被评为“重庆十大感动人物”。

此后,《重庆晚报》持续关注这个特殊的家庭。7年间,经过了路易、陆纲、江涛、刘邦云、丁春兰、吴子敬、朱昕勤、朱隽、姜莹、涂静、史宗伟等近20位《重庆晚报》记者接力报道与奔走,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多方的助力与关怀。

讲述人:陆纲

职业:资深媒体人

“陆叔叔,祝您新年快乐……”今年过年,我收到了周书平收养的其中一个孩子周小涵(24岁)的拜年微信,这是我这个春节里收到的最有意义的问候。那个当年被救助的小女孩,在周书平与妻子的呵护、培育下,现在已经是重庆医科大学康复专业的研究生,并且已在计划读博。言谈间,我发现,周小涵开朗乐观的性格随了周书平。

我还记得2005年,我第一次见到周小涵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小丫头,患有唇腭裂。后来通过《重庆晚报》报道的影响力,她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并在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的帮助下完成了几次修补手术。后来,周小涵立志学医,她希望以后能帮助更多人,回馈和感恩社会。

2月4日,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我决定驱车70多公里前往永川南大街,再度走进这个特殊之家看一看,给他们再拍一张全家福。

这是个春光明媚的下午,周书平和在家的五个孩子们守在如今宽敞明亮的家里(当地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过年。还没进门,我就听到欢声笑语不断。推门进去,这个家与我第一次去采访时也是截然不同的——

当年,那个狭窄的租赁房里到处挂满了孩子们的尿布;如今,整洁的新家设计了两个满墙书架,上面被各种书籍填满。

周书平虽然华发已生,但依然如当年那般开朗、爱笑。他说,自己收养的孩子们当年在《重庆晚报》的呼吁奔走下,得到了各个部门的重视,为他们顺利办理了户口和收养手续,如今都已逐渐长大(另有10名重度残疾孩子被重庆市民政局直属单位“重庆市爱心庄园”接走收养)。目前,还有4名孩子还在读书,所以家里现在是满满的“书香”。

谈起现在的生活,周书平夫妇笑着说,他们现在不仅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有一群可爱的儿女承欢膝下,随着养女刘小茜当了妈妈,他们也升级成了外公、外婆。

“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生活很有盼头很幸福。真的好感谢你们,感谢《重庆晚报》。”我去拜访的过程中,周书平和老伴反复重复着这句话。当我举起相机给他们拍照时,我看到周书平嘴角笑着,但眼里有泪花闪烁。我知道,这是喜悦和感动的泪水。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文 陆纲/图

更多故事回顾

1、“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 “十大感动人物”周书平的新春全家福

2、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②|《重庆晚报》这个栏目 促成设立“为重庆争光奖”

3、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③|残奥冠军廖克力: 《重庆晚报》陪我走过30年

4、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④|九寨沟地震后的“母亲海”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