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箫打得新春喜 文/牟方根 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农历新年,人们很看重,我亦不例外。除夕一大早,我便携妻女回老家所在的千口岭院子陪父母过年。让我感受深刻的,不止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张灯结彩、欢乐祥和,更为院子里的父老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举办的那场贺年传统民俗表演——打莲箫而喝彩。 “拿起哟莲箫哦又开打哦,扭啊扭莲花哟,要打二九一十八哟哦,扭啊扭噔儿啷噔儿海棠花耶……”打莲箫,是川渝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在娱乐文化匮乏的年代,打莲箫不仅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而且是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表演项目,除了庆祝春节、国庆等节假日,还用来庆贺劳动丰收、祈福风调雨顺。后来,随着电视、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推广普及,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打莲箫这一传统民间舞蹈才逐渐被淡化,如今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莲箫,通常用一根中空的竹棍制成,长度120厘米左右,代表一年十二个月,“月月红”。箫的上下两头,开两道孔,每道孔中有3根铁丝穿过,每根铁丝上分别串3枚小铜钱,铜钱合计数“二九一十八”。箫身缠绕金、银、铜、铁、锡“五颜”彩带,装饰红、黄、蓝、橙、绿、紫“六色”丝绦。表演时,表演者手持一根莲箫,踩着音乐的鼓点,有节奏地敲打身体的脚、腿、手、肩、臂等部位,一边唱歌,一边跳舞,韵味十足,观赏性极强。打莲箫过程中,箫上的铜钱会发出如“箫声袅袅”般婉转悠扬的悦耳声,莲杆闪耀着可与“莲开并蒂”相媲美的绚烂光芒,“莲箫”的得名或缘于此。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支打莲箫队伍中的“头箫”——由一位老大爷男扮女装的“花幺妹”。“她”头戴红花,上穿红衫,下穿彩裤,脚穿绣花鞋,腰间扎一根彩带,扮演得惟妙惟肖。打莲箫的主要套路包括“脚踮脚”“肩并肩”“背靠背”“凤穿花”“蜂采蜜”“二龙戏珠”“莲花打坐”等路数,“她”都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将莲箫的形象之美、韵律之美尽情地演绎。只见“她”,以细腻的步伐、优雅的姿态,时而立、时而跪、时而蹲、时而坐、时而卧、时而行进、时而跳跃、时而转体,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在表演效果上,“她”还通过使用莲箫有板有眼地敲击脚跟、小腿、膝盖、大腿、臀部、背心、前胸、肩膀、肘部、手掌,辅以击打地面,将心中的喜悦情感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借助于旋律、节奏和姿势,美轮美奂地呈现,展示出专属于莲箫的独特魅力。 “花幺妹”不但会打莲箫,而且会唱莲箫歌:“莲箫一响哟就开台,各位观众都围拢来。老的嘛请到前面坐,小的噻就在两边排。”“莲箫是根竹棒棒,这头打得那头昂。要想莲箫打得好,兄弟姐妹多帮腔。”“莲箫哦是个竹节节,上节打了啊有下节。同志们看我打莲箫,我边打边唱莲箫歌……” “花幺妹”不仅自己能唱,还能带领大家深情演绎“对子歌”。由“她”边打莲箫边领唱,一群表演者帮腔衬词的《数农历十二个月农事歌》,韵味十足—— 唱:“正月就把那个莲箫打啊”,帮:“扭啊扭莲花啊”。 唱:“二月就把那个田来犁呀”,帮:“里格朗噔儿海棠花呀”。 唱:“三月就把那个谷种撒啊”,帮:“扭啊扭莲花啊”。 唱:“四月就把那个麦子割呀”,帮:“里格朗噔儿海棠花呀”。 唱:“五月就把那个秧苗插啊”,帮:“扭啊扭莲花啊”。 唱:“六月就把那个苞谷壮呀”,帮:“里格朗噔儿海棠花呀”。 唱:“七月就把那个南瓜长啊”,帮:“扭啊扭莲花啊”。 唱:“八月就把那个棉花摘呀”,帮:“里格朗噔儿海棠花呀”。 唱:“九月就把那个粮满仓啊”,帮:“扭啊扭莲花啊”。 唱:“十月就把那个红苕挖呀”,帮:“里格朗噔儿海棠花呀”。 唱:“冬月就把那个肥料积啊”,帮:“扭啊扭莲花啊”。 唱:“腊月就把那个年猪杀呀”,帮:“里格朗噔儿海棠花呀”。 (作者系万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