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宋六梅:遇见陡溪桥

2025-2-25 11:25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遇见陡溪桥

文/宋六梅


那一年,我21岁,青春年华与古老廊桥初遇,如一场不经意间的恋爱,热烈、深刻。

大学毕业,我被分到一所乡镇中学。远离家乡,以校为家,很快和学生们成了朋友。他们喜欢我这个大姐姐般的英语老师,我也喜欢他们的淳朴和可爱。和学生熟悉后,周末生活也丰富起来。果子熟了,学生约我去家里摘果;暖阳天,约我去爬山、野炊。

也是在那段时日,我初遇陡溪桥。

周末中午在学生家里吃了刨猪汤。饭后,她提议我们去陡溪桥耍。

说走就走,我们师生六人,立马出发。山高路陡,路是石板路,有些石板已松动,路边的枯枝野草不时窜到路上,领头的男生一脚把野枝踢开,一副“开路先锋”的模样。本应是老师保护学生,却成了学生们保护老师。大家嘻嘻哈哈,边走边唱歌。我们走到哪,寂静的山野就沸腾到哪。

半个多小时到达山脚。这是一条夹皮沟,两边高山耸立,垂直高度近百米。铁路、公路、河流相伴而行,以几乎笔直的线路,向山里延伸。我们沿着公路,继续走路。

经过红岩煤矿,两边厂区林立,矿井口高耸。再往里走,一幢幢高大的房屋出现在眼前,前面是公路,后面是铁路,一字排开,煞是壮观。这是“三线建设”时期的海军仓库,学生告诉我,以前有人站岗。我惊讶于大山深处居然藏着如此庞大的建筑。

走到公路尽头,旁边河流从对面山涧流出,冲积出一片平滩,良田沃土。放眼望去,三面环山,缓坡处居住着十几户人家,房顶炊烟袅袅,犹如世外桃源。河两岸有十余株古树,高大苍翠,青山碧水间,一座古老的廊桥横跨在孝子河上。

见到陡溪桥,我抑制不住的兴奋,如点燃的火焰。我从桥这端奔跑至桥那端;蹬蹬蹬,又从桥那端跑到桥这端,全然没有老师的稳重。深秋时节,河水不深,我们桥上桥下到处跑,然后静静地端详它。孝子河从南川上游奔流而来,两端山势陡峭,山峰耸峙。

陡溪桥为石墩木亭廊桥,两座巨大的石墩屹立于河中,由长条石垒砌而成,上游的石墩做了特殊设计,成窄窄的锐角形,有效分流山洪和漂流物,确保桥梁的稳固。桥墩上面刻有龙头,飞出桥身1米多。在石桥墩的下方中央,各雕刻了一条龙,雕工精美。

青石桥基以上,皆为木质结构。廊桥呈双檐双重歇山顶,加盖小青瓦,雕梁画栋依稀可见。桥身外有栏杆,一排长长的廊座,供人休息。

让人意外的是,廊桥两边栏杆挂满了绿油油的红苕藤,仿佛给陡溪桥栓上一条绿色腰带。我们用红苕藤扮怪,做成一串串的耳环、项链,比比谁做的最长、最好看。红苕藤成了天然屏障,我们玩起了游戏,大家东躲西藏,嬉笑追逐,玩累了,我们仰躺在两旁的木板上休息。

玩够了,我们又走路回来,到达时天已全黑。我生平第一次见到风雨廊桥,更是收获了满满的快乐。步行十几公里,虽然腿脚痛了两天,但一切值得,古朴的陡溪桥让我惊艳。

再后来,我调到城区中学。有一年春天,在我的游说下,我们三个班学生去春游野炊。这次,没有走路,全程包车。

春天的山谷别样的美,山花盛开,河流潺潺,古树新芽,金灿灿的油菜花开满平坝,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孩子们兴奋地在河边取石搭灶,生火做饭,品味佳肴,表演才艺……

陡溪桥更憔悴了,破败得不堪入目。廊桥顶部坍塌,过往踩踏的木板腐朽严重,廊桥已经被当地政府封堵。为了安全,我们没上桥,只能在桥边拍照。

后来听说南川区重修了陡溪桥,一直想去看看。不久前在网上读到《又见陡溪桥》,勾起了我的回忆和情愫。

第三次去陡溪桥,我对这座桥有了更深的了解。桥边立了两块石碑,一碑描述了陡溪桥的历史,另一碑述说了陡溪桥的重修。

陡溪桥,是连接巴县、綦江、南川、正安的茶马古道,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由乡人杨宇泰化缘始建,取名“石塘桥”。8年后该桥被洪水冲毁,清同治三年(1864年),王家冲士绅王体仁(又名王启成)出资重建。王启成因修桥露富被土匪绑票,王老爷却私信家人,宁死不给绑匪赎金,土匪要挟无果,将他杀害。桥成之时,当地人为纪念王启成的修桥义举,便在桥头立碑,取名“王成桥”。桥头的小村落成了古道驿站,客栈、商铺、茶馆,人来马往,生意兴隆。

多年后,一石匠路过坐桥头歇脚,无聊用錾子在“王”字右下处凿一点。时间长了,人们叫“王成桥”为“玉成桥”。河两岸山高壁陡,常有树疙篼被山水冲到河中,孝子河又故称“疙篼溪”,有人把桥叫成“疙篼桥”,久而久之为“陡溪桥”。2021年,南川区政府再次重建陡溪桥。重修后的桥,两墩三孔,桥高5.6米,总长39米。

望着桥上“陡溪桥”三个大字,久别重逢的情愫油然而生。初遇陡溪桥,我青春年少,如今人到中年。那年陪伴我的学生们,已分散各地,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我们在陡溪桥的快乐。我眼前是他们在桥上奔跑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怀念那些青春的岁月,深厚的师生情谊,如潮水般汹涌,如春风般温暖。

新修后的陡溪桥仍是两重歇山顶式廊桥,飞檐翘角,廊道长凳,古韵十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又重现孝子河上。

山河爽朗,炊烟依旧,鸡犬相闻,鸭子在水田里嬉戏,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舒展。

(作者供职于万盛经开区文旅局)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