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文/王海燕 深夜起,书为伴,灯下魅影……夜色阑珊。窗外有飞花,窗内有花影;欲闻春之讯,不怕雪来藏。这是我常常在冬春看书的景象。喜欢书的人,每每拿起一本书,都是一颗星辰、一枝寒梅。遇先哲、寻自己,领略书籍里曼妙多姿的文明、思想、才情……这是人生无比波澜壮阔的场景! 不知从何时起爱上了书,喜欢读书、买书,逛书店,凡是有书籍的地方,就是自己的伊甸园。 2024年,重庆首个建在公园里的区县图书馆正式开馆,我站在丰都图书馆的大门口,远远望去,它不仅仅是繁体“酆”和简体“丰”字的创意契合,更是丰都这座拥有千年文脉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堡垒。它于我,是精神的殿堂,是思想的迸发,是才华的清泉,是心灵的归宿。每当我走进丰都图书馆,看到魔幻崖壁书谷、大河文明主题馆、世界鬼怪主题馆的藏书,仿佛满眼的行色匆匆,在一瞬间凝固、停止。书籍的物华,是像丰都图书馆里种草的“彩虹书塔”般向上的憧憬与生长,是像丰都图书馆里打卡的“古籍卷轴”般入我的圣洁与返璞,是博尔赫斯的诗里“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中的心有戚戚焉的膜拜与狂想。 我常常在吵闹的情景里,机场、火车站、动车里、飞机上,我都爱读书。即便是家里,也要一边开着电视或者听着音乐一边读书,我越想通过这样的磨炼,来塑造自己的定力、专注力,练就心无旁骛、沉心静气,以及不为外界一花一草所影响所迁移。定力,是一个人一生应该修炼的品格。 “她说,你是这世间最美的精灵,落在皓月当空的星河,闪耀、流光、绽放、迸发,炫耀着比肩的默契,解释着瑰丽的光年,而记忆是心中恒久的光,每一个片段都惹人动荡。”这是我在读庆山的《春宴》后,感慨人生是一场盛大的春宴小记。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读诗,读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她的诗是电报式文体,闪耀光芒的意象,一种短促又戛然而止的美在空气中弥漫。她总是喜欢用破折号,像拍电报一样,但总是意犹未尽的美妙。有时候不书文字,往往能胜过文字。于是我也跟着学,写破折号的短诗《文字》:“一纸传输,人与人的间隙——或旗帜鲜明,或悄无声息。” 读完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借着读书的灵感,给自己写下“时间仰止,风雅不已。偶尔的慕美,促使在洞见中观得本质,在沉寂中觉醒自己。思想是一颗钉子,燃灵性之火,逐用晦之光,化腐朽于神奇,钉上出片的底色……时光在流水处月影重华。那些未曾谋面的美与遇见,止于勉为其难。”更是希望自己能跳脱现实的一些小困顿,永葆岁月历练的生生不息。 读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奥兰多》,用“仰俯无愧,阅尽鬓华,沐光而行竞芳华。有一种力量,叫文学的力量。她既可优雅飘飘,又可烟火袅袅。女性要有属于自己的思想、精神、意志,梦想、尊严、价值。或者是一个小小的思考空间,或者是一部惊俗的不朽著作”的文字,来勉励自己不抛弃、不放弃写作。 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就想着“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一定可以阐释丰都的善文化,集福地、善地、孝地三位一体的丰都,是丰都文化的美好景象和独一份的境界。从《道德经》里,我悟出了丰都的变与不变、破与不破,于是想到了“尊时守位,激活丰都文化底蕴;持经达变,守护丰都历史文脉;开物成务,引领丰都文旅输出”的工作理念和价值追求。 读书、爱书,眼下的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仰望,或许已胜过远方的诗酒景画……只要心有山海。读书,赋予我全新的思考、主见、锐性,注入我血液里每个新鲜的养分。虽然路过繁华与秋实、邂逅沧桑与年华,也能使我最终牵手智慧与光芒!书籍里蕴含的文化,赋予我祥和与睿智、守拙与韬晦、问道与迸发、热血与圆满。 (作者供职于丰都县文旅委)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