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溪穿山堰的神秘图毛宇剑 图/文在南岸区广阳镇的回龙桥村,有一座红溪穿山堰,为清晚期兴修的水利工程,现仅存长约30米、高约5米、宽约2.9米的墙体。堰渠上方,现存不知名古寨建筑基址,让人禁不住前去打探。 红溪穿山堰修于何时? 笔者实地走访,那是石质的堰渠墙体上,开的一个拱形券门,券顶门楣刻有浅浮雕图,有的老师推测是蛇形,有的老师推测是如意形。 在券洞石壁上,还发现刻有“道光十三年匠师赵姓宣统三年补修”“道光三十年……”等字样。 由此可推测,该堰渠兴修时间,至少可追溯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距今有192年历史。参与修建的工匠之一姓赵,宣统三年(1911年)补修。 据回龙桥村现龄78岁的江孃嬢说,堰渠下方还有一座石桥,现已不存,但堰渠在上世纪80年代时还在使用。 《四川省巴县地名录》记载回龙桥得名,“清末,在此建桥时,因发掘一古坟石碑,刻有‘回龙’二字,故名。” 堰渠券顶门楣为何出现有这个形状的浮雕? 江孃嬢说,她不清楚。她甚至回家问了90多岁的老母亲,也回答说不清楚。 笔者又咨询了广阳镇回龙桥村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也不知晓。 综合其推测和查询史料可知,可能有以下四种原因: 一是和巴人的蛇崇拜有关(蛇纹); 二是和当地多蛇有关; 三是周边其他建筑的旧料新用有关。 四是可能是某种吉祥纹饰(如意纹)。 在南岸区,其实有很多清代的老建筑,或多或少都有使用前代建筑材料的情况。 如今,在涂山镇莲花山上,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山路,就大量使用了清道光年间湖广移民的墓碑。再如,今觉林寺厢房,不知何时重建时,将清乾隆三十九年的《重建觉林寺碑记》等三块碑刻砌入厢房墙体。 笔者在堰渠上方寻得不知何时所建古寨一座,蛇形浮雕或与此有关? 神秘寨子是何来历? 沿着堰渠,往上走数百米,山坡上有一处古寨,现仅存建筑基址。 江孃嬢说,上世纪90年代还有寨门,寨门比堰渠券门还高,特别气派,但这座古寨始于何时,她90多岁的母亲都表示不清楚。 《巴县志选注》阨塞表记载了周边多个古寨: 长生乡积福寨,明万历年间建,清嘉庆五年、咸丰四年俱补修,同治元年修外塞;长生乡丁家寨,清嘉庆时,教匪作乱,里人修建;迎龙乡青狮寨、观音寨,二寨相连;迎龙乡金紫山寨;迎龙乡汉武寨,清道光时南川教匪起,袁星彩建,大多是军事要塞…… 观音寺寨、金紫山寨目前仍有建筑遗存,尚能追溯建筑年代,却不知红溪穿山堰上方的古寨究竟是何来历,又有怎样的故事? 笔者实地走访,该古寨现存建筑基址三处、内墙一道,残高约5米,残长60余米,整座古寨建于临鱼溪河的悬崖之上,高差约数百米,易守难攻。 时移世易,古寨和他的故事早已湮没在一片荒草荆棘和附近的枇杷树林中。 编辑:杨雪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