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清明粑 文/庞国翔 周末,到乡下的黄庄村看油菜花。老婆在田埂上采摘了一口袋清明草,回家洗净切碎,和上蒸熟的糯米,在碓窝里打成清明粑。 家人都喜欢清明粑,特别是儿子,吃得狼吞虎咽。我告诉家人,我要感谢清明粑。 我读小学时,一直将这种食品叫做软雀粑。语文老师后来告诉我,应该叫软萩粑。 上高中时,教语文的老师姓李,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还带我们去春游。 春游要在野外吃饭。李老师安排同学们捎带面包、馒头、饼干、米花糖等干粮,到时一起分享。 一大早,全班22名同学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朝太公山出发。一路上同学们都悄悄展示带来的午餐,一个城里的女同学悄悄看了我书包,里面是两个圆圆的青绿色粑饼,惊讶地说:“你怎么带来的是草砣砣呀!这是草粑吗?我可从没有吃过……” 我的脸一下红到了耳根。这可是母亲昨晚特意为我做的软萩糍粑呀。因为家里穷,母亲打糍粑时糯米放的少,而清明草放得多,难怪女同学叫它草粑。其实,就这点糯米也是我母亲两天的食粮了。 李老师开始在一棵大梨树下讲《清明》诗,他讲得声情并茂。讲完后大家拿出带来的食品一起分享,我躲在一边,不敢拿出自己带来的清明粑。李老师走过来,看了一眼我的书包,又看了看我的脸色。只见李老师双手拍了一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他拿起我包里的食品说:“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的食品很多,甜的、香的、麻的都有,好吃又好看。刚才学了唐代诗人杜枚的《清明》诗,还有几天就到清明了,今天庞同学带来的食品很有意义。他带来的叫清明粑,又叫软萩粑。是用蒸熟的糯米和一种漂亮的清明草在碓窝里舂捣而成。古人在清明节常用这种食品招待尊贵的客人。大家尝尝,它与众不同,每口都有一种野菜的清香味儿……” 很快,我带来的两个清明粑就被同学们分吃完毕。我也分享到大家带来的食品。同学们都说,今天吃得最有意义的就是清明粑。 从此,班上同学对我这个家住大山上的穷同学是刮目相看了。 第二年高中毕业,我没考上大学。后来我在附近的一个工厂里干搬运,为了节约中午的伙食费,母亲早上就给我放一个她做的清明粑在挎包里。 一天中午,我正在厂区门口的石阶上坐着啃清明粑,突然发现李老师走了过来,我来不及躲了,以为李老师这下要批评我了,因为他曾叫同学捎信给我,希望我复读后再考,但鉴于家里的情况我没有听老师的。奇怪的是李老师走到我跟前并没有说这事,他看了看我后慢慢地说道:“这是清明粑呀,能分一点给我尝尝吗?”我正要掰一大块给他,他急忙说:“不要这么多,一点点即可,尝个味……” 李老师将一小块清明粑放在嘴里嚼了下后说:“好吃,好吃……”说完笑了笑走了。 我干了三个月临工后,就去报考了一个偏远山村的代课老师。我终于走上了讲台,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我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像李老师那样的人民教师! 感谢清明粑,感谢李老师。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