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褶皱里种下春天文/伊禾清晨七点,慵懒的城市还未完全苏醒,窗外的树上掠过几声低沉的鸟鸣,像是在低诉连日的疲惫。我躺在时间的背影里,不愿睁开双眸。 “终于熬到周末了。” “好好陪陪孩子,好好写点东西,好好做顿饭吃。对了,还要去常克文字电影队上课,一定要腾出时间去……”心里有个愉悦的声音欢呼着。 母亲家的客厅,老旧的木椅上,几缕晨光透过落地窗,剪出破碎的小光圈,仿佛昨夜未完成的句点。餐桌上还残留着昨日夜宵的一片狼藉,旁边书桌的手提电脑里,整整七章还未修改的文字,像一群等待主人认领的流浪猫,眼神充满无助。 一次偶然的邂逅,我重新拾起儿时的梦想,一头扎进文学的殿堂,采风、写文章、参加分享会……从此,我的周末有了新的模样,每次学习都是难得的盛宴。就好像那天,我们把春天开到了第33层楼的云端,老师和东兰用心制作的跨年嗨视频,九易其稿,令人钦佩和叹服。每个动人的细节,都诠释着情意,我的老师对于细节的一丝不苟,给我们做了榜样。 参加文学活动,常常是笑着笑着就哭了,情不自禁地感动,置身于身心放松和治愈的那个当下,不自觉地沦陷,幸福得难以自拔。那是由内而外的精神救赎,我确实舍不得错过任何一次活动,哪怕只去坐一小会儿,或者赶到现场,已是尾声,能见到笔友们也是幸事。 为了平衡好工作、学习和生活,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清晨,阅读同伴们的佳作,摘录金句,那些叮叮咚咚的文字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灵。午后,我会坐在阳台上,尝试将内心的感悟付诸笔端。深夜,当家人已入梦乡,我还坐在书桌前,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我努力地追赶着时间的背影,想在时光的褶皱里种下春天,期待着下个黎明,新作就会破土而出。 对于一个中年女人而言,写作是给琐碎生活系上蝴蝶结的橡皮筋,勒得生疼,却舍不得取下,那是心中仅存的浪漫与坚守。 在我的手提电脑里,有个珍贵的文件夹,保存着那些被时光熏染过的文字。学习感悟,采风回来的拙作,曾半月一次的专栏小文,去年母亲住院时在手术室外颤抖写下的分行……那是无数个熬夜写作的见证,记录着时光褶皱里,内心深处的柔软。 成年人的热爱,也透着诸多无奈。在闹钟的催促与时光缝隙里,我的时间几乎被卡在分针上。比如某天,早上6:30分起床,上午9:40外出,赶到孩子的比赛现场,中午12:00前返校,13:18分抓紧躺下,13:42分起来,下午整整三节课,下班后去超市买食材,吃完饭,火速给孩子做夜宵。晚上10:05分夺门而出,一路飞奔,卡点把母亲的爱送到下晚自习的孩子手里……这样的节奏,是我生活的常态,一直在奔忙的路上。 好多个周末,为了参加文学活动,我提前拜托家人,安排好孩子的生活。有时人在现场,心里却还惦记着未完成的工作。在追梦的路上,生活的琐碎从未饶过我。我是母亲,是老师,是作家,是被生活反复捶打的旅人。不同角色的无缝衔接,如同一副重重的担子,压在我的肩头,让我的周末时光左右为难。 我有过迷茫和疲惫,有过想放下的念头。而当自己又憋出一篇小文,瞬间便如释重负。无法割舍的那片灿烂,在周末寂静的角落,我想种下绮丽的春天。 上个周末,我奔跑在漫山遍野的桃花丛中,遇见了完美的春天。回家路上,梧桐树影摇曳,把阳光剪成了稿纸的横线,仿佛在邀请我,将一路的美好写进诗行。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