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徐峰:读书那些事儿

2025-4-23 11:32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读书那些事儿

文/徐峰

看着书柜里琳琅满目的书,回想起孩童时读书的事儿,脑海里放起了电影。

我们这批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青少年时期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说起读书,就是翻看连环画,我们叫它小人书,而读长篇小说和诗歌集就成了奢望。

那个时代我有幸读了几部小说,《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欧阳海之歌》,大都是从老师手里借的,也是老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的奖励。父母是绝对不允许我读课外书籍的,我只好偷偷读。一次做饭时边烧柴火边看书,父母回家看到后立即收缴,然后把书藏到另一个闲置的灶孔里面。我趁父母不注意,悄悄把染满烟墨的书拿出来继续读,弄得脸和手都乌黢麻黑的。好多次把饭烧糊了,浪费了本就不多的粮食,免不了挨父母的责骂。我记得读《聊斋志异》,是借的邻居老大哥的,不知怎么给弄丢了,被催逼还书时又拿不出来,急得都哭了。

最令我难忘的,是在外公外婆家见到的手抄本《一双绣花鞋》。舅舅一手漂亮工整的钢笔字,在作文本上一行行整整齐齐地呈现,深深吸引着我。小心翼翼捧着书,一读便被书中精彩的的情节吸引,手抄本是不能带走的,我便赖在外婆家不走。厚厚的数百页手抄本,我躲在木楼上五天读完。外公外婆还以为我中了啥子邪躲着不下楼。后来知道我喜欢读书,开心地说,爱读书的孩子定会有出息,从此,只要我说在读书,他们连家务事都不让我做了。

读连环画虽是儿时的“必修课”,但也不是谁都买得起的,同学们相互传看。为了赶时间,有时上课都在看,若老师发现,轻者挨批评,重则被没收。一次班主任上语文课,我悄悄地把小人书拿出来看,结果被老师发现了,同桌提醒我,我趁老师埋头走下讲台的瞬间,迅速把书交给同桌,同桌又悄悄转移,让老师的收缴行动扑空,下课后我在教室到处查找书的下落。家里条件差,我的第一本小人书《刘三姐》,定价2角4分钱,是我花费了一整个暑假,割薄荷、晒薄荷换钱,人都晒黑了,才买到了手。

上大学时,学校离两路口的重庆市图书馆和解放碑的新华书店都较近,常常是自习课或周末去读书。街边书摊用一条条绳子挂着五颜六色的书,吸引我驻足,坐在小板凳上一读就是大半天。工作后我第一时间办理了图书馆的借书证,也添置了不少书。

读书,成了我一辈子的爱好。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