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传来喜讯,过去一年,重庆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在生态保护领域成绩亮眼,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愈发牢固。 ▲发布会现场 陈亚娟 摄 “九治”攻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重庆以治水、治气、治土等“九治”为核心,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治水方面,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设美丽幸福河湖。长寿区桃花溪、梁平区铜钵河分别获评全国幸福河湖、美丽河湖,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生态客厅”的惬意。 治气成果同样突出。2024年,重庆新增37个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项目,淘汰治理老旧车13.3万辆,推广新能源汽车25.3万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PM2.5浓度下降8.4%。 在土壤治理上,重庆率先推行建设用地土壤分级分类管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4年保持100%。 生态修复,提升系统多样性 重庆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度达98%,预计今年完工。忠县皇华岛、石柱藤子沟实现美丽蝶变。 同时,重庆发布第4号总林长令,出台保障和促进林长制的地方政府规章,创新设立“四山”市级林长,搭建“智慧林长”平台,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两江四岸”61公里滨江岸线完成治理,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国内首个区域性崖柏资源数据库建成运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严格落实,长江干流重庆段鱼类数量较禁捕前增加1倍以上,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出现频率明显上升。 城乡整治,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重庆在城乡综合整治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雨水消纳功能。专项治理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城市病”,2024年餐饮油烟投诉同比下降49.2%,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86.5%。 农村地区大力实施千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和农村黑臭水体两年清零行动,累计完成1314个、305万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9个区县初步实现动态清零,80万余人受益。 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动力强劲 重庆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强化碳市场建设。在全国碳市场履约率首次达100%,重庆碳市场碳价升幅居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之首,累计交易5299万吨,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大“碳”动力。 未来展望,持续深化生态建设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重庆将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健全“九治”生态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健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长效机制,完成11项年度整改任务,推动3421件群众举报投诉办结率达80%以上。 此外,还将推进多个国家级试点工作,做强碳交易市场,培育优化碳金融生态,推动排污权交易机制改革,不断厚植重庆绿色发展根基。重庆在生态保护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未来将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缙云山黛湖 徐春茂 摄 撰稿:陈亚娟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