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了重庆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努力与成果,多项举措协同推进,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奠定坚实基础。 ▲发布会现场 陈亚娟 摄 幸福河湖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感 重庆聚焦“河湖安澜、生态健康、亲水宜居”等7个方面,制定《重庆市幸福河湖评价指标体系》。自幸福河湖建设开展以来,成效显著。全市各级河长积极行动,巡河查河207万余人次,处置各类问题13万余个,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酉阳依托酉水河发展生态康养、避暑旅游,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超千万元,河湖生态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在人口密集河段建成188处亲水节点,方便百姓休闲漫步。 未来,重庆将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到2025年年底累计建成50条幸福河湖,并编制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建设清单库。还将规范长效建设,建立名录,制定建设促进办法,此外,推动融合发展,打造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实现河湖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 ▲矿山公园 杨域 摄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筑牢生态屏障 自2021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启动以来,重庆已实施新造林和森林质量提升165万亩。 在建设过程中,重庆强化分类施策,统筹“四带”空间,针对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构建起系统的保护修复治理格局。 同时,强化要素保障,严守耕地红线,拓宽造林绿化空间,推动林地经营权流转,利用“四旁”空间等开展造林。建成50个林木种苗基地,保障苗木供应,此外,强化惠民富民,发展特色经济林40余万亩,打造众多生态美景,提供上万个务工岗位,助力林农增收。未来,建设将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和“利民”。 绿色金融改革,赋能低碳发展 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构建分类推进机制,联合多部门制定36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根据区域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如两江新区绿色制造贷款余额超304.8亿元。 深化项目融资对接,出台支持工业绿色发展措施,实施示范工程,支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绿色工厂建设。迭代升级绿色金融服务系统,完善项目库建设,建立标准体系,创新大量绿色金融产品,截至2025年3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9752亿元。 创新转型金融实践,联合多部门推动转型金融标准试点落地,印发支持项目目录,争取农业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创新“碳挂钩”贷款产品,已发放转型贷款超50亿元,支持企业低碳改造,年减碳量超300万吨。 入河排污口整治,守护水环境安全 截至2024年,重庆已全面完成市域内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排查1200余条河流,发现1.5万个入河排污口,“三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8%。相关数据录入全国监管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并搭建全市数字化监管平台。 未来,重庆计划202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三江”干流和5条重要支流的排污口整治,2027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市整治。同时,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对已整治的排污口纳入平台监管,对问题排污口建立闭环整改机制。重庆在生态建设的征程中不断奋进,各项举措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撰稿:陈亚娟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