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党建风采|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2025-7-7 21:56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关系到党的形象、威望和兴衰成败。在决胜“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上,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实现风清气正、海晏河清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作为革命后代,笔者深受祖辈影响和红色家风熏陶,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体会深刻,不仅注重严格对标对表,更是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常学常新,坚决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忠实崇尚者、模范遵守者、自觉宣传者和坚定捍卫者。

徙木立信之举 优良作风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1949年春夏之际,中国革命形势已发展到一个历史大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警告:“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定下“六条规定”:一是不做寿,二是不送礼,三是少敬酒,四是少拍掌,五是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是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也涌入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奢靡风气。共产党人该以怎样的作风、面貌去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开创新的时代,这是我们党一直在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长期执政,党内形形色色的作风问题越是突出,我们越是要加强作风教育和作风建设”。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加强自我约束的精神品格,体现了党始终保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不断改进作风的优良传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严字当头、刀刃向内,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整治力度之大、制度执行之严、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破”的是人民群众最痛恨、反映最强烈的歪风邪气,“立”的是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双手赞成的清风正气,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符合人民群众要求,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

传承红色家风 砥砺浓厚家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历来重视家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

“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出生于四川荣县的余庆堂吴家,自古家风极严。故居正堂屋门联“百年丕振延陵绪,三让犹存泰伯心”引用了吴泰伯三让天下的典故,以此教育子孙后代要谦逊礼让,避免争执和自私。下堂屋门联“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则鼓励子孙们勤奋读书、追求进步。红色家风,润物细无声。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走过来的革命前辈,更懂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古训。吴玉章用“创业难,守业亦难,须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教育亲属,树立了“艰苦奋斗、严以律己,献身革命、忠党爱国”的家风。受家风影响,吴玉章的大哥、二哥、子侄、孙辈参加革命,前仆后继。二哥吴永锟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而牺牲。大哥吴匡时是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四川左派领导人之一,与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等组织泸顺起义,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并追随部队至汕头,1937年逝世。儿子吴震寰是水电专家,从苏联回国后致力于实业救国,在重庆长寿设计兴建桃花溪电厂、龙渊洞电厂,1949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侄儿吴鸣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由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工作,随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并担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十一师参谋主任,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通南巴革命根据地反“围剿”,1933年在战斗中负重伤,壮烈牺牲于四川通江。

吴玉章认为教育子女要“爱与严相结合”,即在生活上给予晚辈无私的爱,在政治、学习、工作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20世纪60年代,他曾写信给侄孙吴竞存(吴本华)说,“我们是革命家庭,事事要起模范作用,并再三强调要有马列主义的世界观,既要干好工作,对同志们要和气亲热,走群众路线;又要勤俭持家,不能搞特殊化,养成良好家风”。1971年3月,周恩来出席全国增产节约会议,接见重庆电业局(现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代表,关怀吴竞存并询问有什么困难需要党中央帮助解决。尽管当时家里负担沉重,吴竞存却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任何困难,并表示要在电力战线把一切奉献给党和祖国。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来抓,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传承问题,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赓续红色血脉 献身重庆电力事业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赓续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必然要求。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这是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

抗战时期,吴震寰投身能源电力,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英勇拼搏。他于1930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回国后到重庆参加抗战建设。经中共中央南方局同意,应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聘请,担任全国水利发电工程总处工程师兼公务长,龙溪河电厂总工程师、工程协理(生产副厂长),主持多个水电厂的设计与建设,设计并监制了当时国内最大的1000匹马力水轮机组及多台水电机组,开发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梯级水电站——龙溪河水电工程。吴震寰为我国电力工业和电机制造工业发展作出了创造性贡献,被誉为中国水电元老、中国水轮机设计第一人。

在与吴竞存的交流中,吴震寰告诫其“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接近工农群众,多做事、少说话,不能因革命有功劳而搞特殊化”。吴竞存先后从事电力规划设计、建设和营销等工作,在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尤其在其从事营销工作期间,经手的电费钱款、革命经费,次数多金额大,但他始终两袖清风、清廉清贫。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中共党员转移时,吴震寰、吴竞存叔侄协助隐蔽同志,为他们安排工作或提供路费资助,帮助他们安全转移至外地。

践行严实作风 推动创新发展

对于当下奋斗在重庆电力战线的笔者而言,务必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既是改进作风的“动员令”,又是“切入口”;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

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将转作风与数字化转型有机结合,在破除形式主义中提升服务效能,在摈弃官僚主义中激发创新活力。新形势下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要做管理创新的推动者,更要做作风建设的排头兵,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助力基层减负增效。促进数字技术全面融入营销管理与业务运营,砍掉冗余报表,使数据充分共享;培育负荷侧保供数字工具箱等数字化应用,在故障报修、电费结算等环节推行无感办理,提升用户满意度。轻车简从调查研究,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蹲点调研;建立政策效果回溯机制,对每项建议实施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量化评估,确保研究接地气、能落地、见实效。谨遵严细实恒作风,实干提升企业管理。在企业管理创新中防范官僚主义,切实贴近群众,开展管理创新创效和QC活动。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作为革命后代,作为电力人,要传承红色家风,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优良作风,以清风正气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为开创电力事业蓬勃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文章原刊载于《红岩春秋》2025年第6期

原标题:《传承红色家风 保持优良作风 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