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杨莙:风吹稻浪

2025-7-15 11:45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风吹稻浪

文/杨莙

七月的东升,稻浪翻涌。

绿得仿佛没有一星杂质的稻田,齐齐整整的,一片连着一片,就连成了无边的稻田,抑或,无边的绿毯,在东升这片土地上,奢华地铺展。

每次与稻田相见,心底或耳畔,总会响起两句歌词,一句是罗大佑的《童年》: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另一句来自小学音乐课的《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在东升,流过稻田的,不是河水,是湖水,藏粮湖的水。清澈的湖水,踏着那舒缓而优美的旋律,流过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藏粮湖,藏着粮食的湖,当地群众修建而成,1965年至1975年,历经十年艰辛。不是藏金湖、藏银湖,也不是藏珍湖、藏宝湖,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肚子干瘪的岁月,还有什么东西比粮食更珍贵更实在?所以,东升人为湖起名“藏粮”,无非是希望,从此能够顿顿吃上白米饭。

东升是我的老家,是我童年的天堂,抑或避难所、避风港,一到寒暑假,我就会驻扎于此,将父亲的严苛和母亲的唠叨丢到九霄云外。在那片与大自然没有距离的天地中,采野果,打猪草,摸鱼捉虾,骑牛,喂猪……甚至,提个竹筐子再拿把竹夹子,与“儿捡粪——捡半斤”的鸟语一路相伴捡狗屎,都深藏无穷乐趣,一双童眸看到的,全是东升带来的快乐,无暇去理会,亦不懂去理会,东升还有贫穷、落后的另一面。地形受限,土地贫瘠,虽然离城很近,却并不比偏远山村好过。日子窘迫,为安抚躁动的肚皮,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老乡捂着一张脸,提着一颗心,干起了小偷小摸的勾当,因此,潼南有过这样一句民间传言:大佛坝出状子、桂林坝出锭子(拳头)、东升出贼娃子。

时间飞快,渐渐昏花的眼睛,也看到了东升一点一点的变化。从泥巴路到碎石路、水泥路、沥青路,如今的东升,位于成渝高速、潼荣高速以及产业大道所包围的“黄金三角带”,当年距潼南城区7.5公里,现在不到4公里,距潼南南高速路口仅2公里。再看房子,从茅草房到泥瓦房、水泥房、“迎客松”楼房、别墅式洋房,还有,超市、卫生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中心……吃饱早已不是问题,东升人如今琢磨的,是如何让东升更美丽,更宜居。

说到东升,有点名气的除了茶山、藏粮湖、乔巴菌外,还有大米,是的,大米,曾被东升人钤刻进藏粮湖的大米。

大米叫做黄泥巴大米,这名字简直不要太接地气。东升的土壤为黄泥巴,黏乎,比不得坝上土壤,肥沃、疏松、渗水性好,种啥啥健壮,不过这黄泥巴对水稻十分友好,由于呈酸性这一特殊性质,种出来的大米口感好,营养丰富。黄泥巴大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元末明初年间,为躲避战乱,一李姓大户人家带领族人定居东升后,便开始开垦荒地种植水稻。黄泥巴大米看上去油润光滑,闻起来清香绕鼻,吃在嘴里,糯糯的,明清两朝时被授为皇家贡米。

贡米与茶叶、乔巴菌并称“东升三宝”。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东升片区所属的梓潼街道重点打造了“旭日东升农文旅综合体”这一项目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和茶山、藏粮湖等优势资源一道,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

东升,湛蓝的天空下,4000余亩优质水稻,泼洒出4000余亩生机勃发的绿意。正是开花期,水稻们腰身挺直,在齐刷刷地绿过之后,它们就将谦卑地弯下腰来,沉甸甸地黄。分蘖、拔节、孕穗、抽穗、扬花、灌浆……眼前这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将孕育出多少白花花的新米?

已是黄昏,一身稻香的青蛙敲起鼓点,开始了饱满而脆亮的说唱。红蜻蜓也驮着晚霞,从遥远的童年飞了过来,和黄的、青的、红的、褐的……各种颜色的蜻蜓一起,于起伏的稻田上空,盘旋、飞舞、滑翔。

风吹稻浪,东升的七月,稻花香汩汩流淌。

(作者系重庆潼南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