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该扔的,就别留了文/余杨上个周末,我决心清理那塞得满满的抽屉。 拉开时,仿佛打开了一个尘封多年的时光匣子——里面全是些“将来也许用得上”的东西:过期的优惠券、皱巴巴的演唱会票根、早已失去光泽的钥匙串、缠成一团的旧耳机线、还有螺丝钉、橡皮擦…… 它们挤在一处,如同蒙尘的旧梦,无声无息地填满了有限的空间。其中一张薄薄的票据,是多年前一张短途车票,字迹已经模糊难辨。 我捏着它,心里莫名犹豫:扔吗?它曾是我某段旅程的见证。 可细想,那旅途的风景、车厢里的笑语,早已在记忆里模糊得只剩轮廓。 这张褪色的小纸片,又能证明什么呢?不过是旧日余烬里的一点灰屑罢了。 原来我们执意保存的,往往不是物件本身,而是它背后那缕早已消散的气息与温度——我们舍不得的,终究是那个特定时刻的自己。 更令人哑然失笑的,是角落里那个早已坏掉的小电扇。夏日高温时它曾卖力转动,如今却只剩沉默与锈迹。我一度想着“修修总还能用”,却任由它占据角落,一放就是多年。 时光不动声色地流逝,它却成了我“也许有用”这个念头下的囚徒——原来不是物件在角落等我,而是我以“有用”之名,将它囚禁在了无用的虚妄里。 朋友来访,瞥见我一桌狼藉,不禁笑问:“你这是要开旧物展览馆?” 我自嘲:“是啊,全是宝贝。” 朋友随手拿起一个生锈的指甲刀:“这东西,剪得动指甲吗?” 我无言以对。 她轻巧地扔进垃圾袋:“留着没用的东西,就像拖着条看不见的锁链,你以为是守着什么,其实只是把自己困在原地。” 那句话像一把钥匙,轻轻一转,豁然开朗。 是啊,那些压箱底的物件,那些无用的囤积,哪里是在珍惜? 分明是另一种形式的浪费——浪费空间,更浪费了轻盈向前的可能。 人这一生,行囊有限,何苦把昨日尘埃尽数背负? 当空间清爽了,心才真正清朗。 嘿,朋友,你家里是否也有这样一些“舍不得”?不如就从今天开始,动手清理吧。 问问自己:这东西,一年内碰过吗?它真的还有用吗? 当阳光重新照进被杂物侵占的角落,当空气在空出的地方自由流动,我们才会真正明白:人生行囊有限,负重太多,再美的风景也成了负担。 (作者单位:重庆巴南区圣灯山镇人民政府)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