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幺爸唱山歌文/牟方根幺爸离开我们已三十余载。每当想起他唱过的那些山歌,我心头就涌起特别的感怀。 爷爷奶奶育有七个孩子,幺爸是最机灵的那个。尤其在音乐领域,幺爸天赋异禀:多数歌曲只需听一遍,他就能复现旋律并记住歌词。 长大后,幺爸不仅擅长编创山歌,还能以极具感染力的磁性嗓音深情演绎,将质朴的歌词与悠扬的旋律融合得浑然天成。 “一个螃蟹一个壳,两只眼睛八只脚。人从沟边过,它往洞里梭。顺手捡根棍,朝着洞中戳。螃蟹伸出夹,反倒不活。夹住人的手,就往洞头拖。夹又夹得紧,甩也甩不脱。喊爹和喊妈,哎哟痛不过。”我至今记忆犹新,六岁那年,幺爸带我去家乡的溪沟里搬螃蟹,结果我的右手被一只大螃蟹夹住了。幺爸一边帮我解围,一边哼起自编的《螃蟹歌》,逗得我破涕为笑。 幺爸的山歌,来自乡村,充满乡土气息。他唱挖地用的锄头:“一把锄头铮亮亮,挖开黄土种希望。春刨杂草苗儿壮,夏掏沟渠水汪汪。秋收谷穗沉甸甸,冬翻冻土挥臂扬。老茧磨破得回报,手头有粮心不慌。”他唱肩上挑的扁担:“一根扁担三尺三,祖祖辈辈挑在肩。嘿咗嘿咗声声喊,挺直腰杆往前赶。挑完苞谷挑稻谷,挑得日头落西山。挑过春秋和冬夏,勤劳精神代代传。”他唱背上背的背篓:“竹篾背篓两头翘,上坡下坎弓起腰。春背种子夏背草,秋背红苕冬背袄。肩头勒出两道槽,汗流浃背衣湿泡。莫道一年春来早,背起风雨与欢笑。” 乡村的好人好事,也是幺爸创作山歌的重要题材。村里有位佘家的儿媳妇,30年来先后照顾5位五保老人,亲如父母,直至老人安详离世,其孝老敬亲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幺爸据此编创了《夸夸咱村好媳妇》这首山歌:“佘家媳妇众人夸,孝老敬亲传佳话。三十年来勤照料,五保老人似亲妈。端茶递水常相伴,五位鳏寡笑哈哈。甘为夕阳撑绿荫,美德扬名遍天涯。”村里有位姓孙的小伙子因车祸重伤离世,其父母遵照他生前签署的器官捐献协议,无偿捐献了多个器官,成功挽救了三名患者的生命。幺爸创作了山歌《生命礼物永流传》,赞誉用生命延续生命的大爱:“车祸无情夺青春,孙家小伙留善根。父母含泪做决定,器官捐献救他人。一肝双肾两角膜,三位病患获新生。生命虽短爱无限,精神长存耀千村!” 山歌还有一个显著作用,教导人的品行。幺爸唱过的有:“哎——狗不嫌家穷,儿不嫌母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人父母很艰难。千般苦,万般苦,只为儿女少吃苦。”将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与子女反哺之责娓娓道来,堪称最朴素的德育教材。“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头立正,肩摆平,身体直,胸前挺。大腿要放松,小腿竖直平。”用最朴实的语言传授最基本的礼仪,从头顶到脚底进行细致指导,既有利于培养端庄的举止,还潜移默化传递了“形端则心正”的传统修身理念。“喂——走路乱走边边,掉下沟沟坎坎。爬树爬上巅巅,掉下摔成扁扁。”通过方言叠词的幽默夸张,将“行事谨慎”的抽象道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不但含有安全警示教育,更体现了“与其吃一堑,不如早长一智”的深层逻辑。 上世纪80年代末,幺爸突发心梗猝然离世,就像一首没有唱完就消失在山风里的歌,调子还卡在喉咙里,生命却戛然而止在38岁的年轮上。如今,每当回忆起幺爸,他那被晒得黝黑发亮的脸和总也唱不完的山歌,依然在我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嘹亮地响起。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