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红岩烽火·歌咏山河|殷强:那年,我们寻访抗战老兵

2025-8-14 16:0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那年,我们寻访抗战老兵

文/殷强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特殊日子即将来临之际,我轻轻地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满腔热血沃中华》,恍惚间,二十年前那段寻访抗战老兵的记忆,如一幅灵动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当时的我还是重庆三峡学院的一名学子。听闻在三峡库区,仅有百余名抗战老兵健在。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时不我待之心,在学院与万州区西南服务团团史研究会的支持下,当年7月,我所在的中文系,组建了一支大学生“寻访抗日老战士”考察团。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与十余名同学一道,在指导老师罗仁贵的带领下,先后深入万州、梁平、忠县、云阳、巫山、奉节等多个区县,行程千余公里,寻访六十位在不同战场亲历抗战的老兵,搜集和整理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年盛夏,骄阳似火,我们的寻访脚步从未停歇。从7月17日启程,直至8月中旬,我们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乡间小道。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60余篇抗战老兵专访、30余篇回忆录、近100幅题词、1000余张珍贵照片……我们将用心收集的采访文稿整理成书,编成《满腔热血沃中华》。这些成果,是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对那段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抗战老兵们的感恩。

忘不了陕西米脂籍的姜安雄老红军,一身简朴的蓝布裤,栖身于整洁而简陋的屋子。他曾在延安“抗大”熔炉中锻造,在万县离休后仍心系百姓,屡屡向灾区、慈善机构和希望工程倾囊相助,默默燃烧着生命最后的光热。

忘不了参加藤县保卫战的原万县纪委离休干部李子成。面对日军的进攻,历经五天四夜血雨腥风,他与战友们死死守在阵地上,寸土不让。虽然最终未能战胜,但战士们的英勇抵抗和巨大牺牲,为后来的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

忘不了来自河北平山的原开县民政局离休干部李光荣,参军时武器简陋,用木棒当枪,苦练杀敌本领。战场上,他浴血拼杀,全身遍布三十余处创伤,一枚深嵌头骨、永难取出的弹片,成为属于他身体的抗战“勋章”。

忘不了山西武乡籍的原万县人大离休干部张志华,当亲人惨遭日寇屠杀后,张志华身负切肤之痛,毅然投身抗战洪流,带领民兵神出鬼没,破坏敌人铁路命脉。

忘不了山东无棣籍的原梁平人大离休干部孙秀伦,曾指挥民兵剪断日寇电话线,助力八路军攻克据点,更曾亲手擒杀汉奸。

忘不了江苏滨海籍的原忠县糖酒公司退休职工王海昌,他在新四军一师二团反击日寇时,无畏迎击,臀部重伤致八级伤残,却淡然道:“为了胜利,受这点伤算不了啥。”

忘不了的还有他们:在胶东抗日根据地默默操持后勤的吕宗华,太行山上随师长刘伯承打游击的张小永,在一二〇师跟随师长贺龙作战的崔俊,山东渤海反“扫荡”战场上的孟绍甫,沂蒙山区从事地下工作的徐庆新,以及化身“卖酒商人”、深入济南日军据点探取情报的史月凯……

一张张满目沧桑的面孔,一段段浸透血与火的经历。我们围坐倾听,紧握手中笔,仿佛要将那硝烟里的忠勇、绝境中的担当,悉数注入字里行间。

如今,这些文字,这本“热血之书”,已成为最珍贵的史料,承载着血火淬炼的历史厚度。

“一寸山河一寸血”,那永不磨灭的抗战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越过万重险峰、奔赴复兴彼岸的雄劲力量。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望二十年前那条青春寻访之路,我心头萦绕着无言的骄傲,那些被我们记录下来的斑驳伤痕和鲜活故事,不仅化作书页上无声的铅字,更已沉入民族血脉之中,成为我们行走于新征程中灵魂深处永不熄灭的灯塔,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广播电视局)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