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资讯 查看内容

高温“烤验”情绪防线!专家揭秘“情绪中暑”信号与应对之道

2025-8-15 14:18 |来源: 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近日,山城重庆热浪翻涌,持续高温不仅考验着人们的身体耐受力,更悄然侵蚀着人们心理健康“情绪中暑”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一科副主任医师周小艳接受采访时强调:“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生理机制发生系列变化,不仅带来体感不适,更易诱发显著情绪波动,甚至埋下病理性心理问题的隐患。科学识别预警信号并积极应对至关重要。”

高温何以“灼伤”心灵?三大生理机制解码

周小艳深入解析了高温搅动情绪的生理密码:“压力警报”拉响:“高温阻碍散热,核心体温升高会激活人体的‘压力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皮质醇(俗称‘压力激素’)水平飙升。”周小艳指出,“长期高皮质醇会削弱大脑管理情绪的关键区域功能,降低对焦虑的耐受阈值,使人更容易烦躁易怒。”

“情绪信使”失衡:“血清素是稳定情绪的‘定海神针’,高温会抑制其合成,使其水平显著下降20%-30%,直接削弱冲动控制能力。”周小艳解释,“同时,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分泌也会紊乱,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情绪麻木或一点就着的暴脾气。”

“身心燃料”告急周小艳补充道,“高温天大量出汗,若未能及时充分补水,脱水和电解质流失会干扰神经信号传导,加剧注意力涣散和情绪起伏。此外,夜间高温还会‘偷走’宝贵的深度睡眠时间,极易陷入‘睡不好-情绪糟-更睡不好’的恶性循环。”

是“天热心烦”还是“情绪中暑”?关键指标这样看

高温天人人都会烦躁,但如何辨别是否需要专业干预?周小艳指出,普通“天热心烦”多为短暂反应,脱离高温环境或充分休息后能较快缓解,不影响基本生活和工作社交。需警惕的“情绪中暑”或反向季节性抑郁:情绪异常(如持续低落、易激惹、焦虑等)程度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周小艳特别强调:“即使天气暂时转凉,症状若仍持续超过2天,并显著干扰日常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就需高度警惕。”

易被忽视的预警信号:

睡眠紊乱:入睡困难、频繁惊醒、早醒等,持续数天,甚至昼夜颠倒。

认知滑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做决定犹豫不决。

躯体警报:出现无明确病因的头痛、心慌、胸闷、胃肠不适等症

行为退缩:不愿出门、拒绝社交、回避日常活动。

周小艳特别强调病理性抑郁的核心特征:“除了持久(通常持续超过1-2周)且严重的情绪低落,核心在于伴随兴趣丧失(对曾经喜爱的事物也提不起劲)、无价值感或过度自责,甚至可能出现自伤或自杀念头,且自我调节往往无效。一旦出现情绪失控频繁发作、明确的自伤念头或行为、持续严重失眠及食欲骤降等情况,必须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这些人群高温下情绪更易“亮红灯”,解析“山城特点”

结合重庆持续高温的特点和临床观察,周小艳指出以下人群风险更高,且表现具有地域特殊性:

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环卫工、交警等):长时间高温暴晒,体能透支叠加工作压力,易出现易怒、暴躁,甚至攻击性行为风险增加。

备考学生:高温影响专注力,叠加升学考试压力,易陷入焦虑、自我怀疑等漩涡,表现为学习效率断崖式下跌、失眠加重。

封闭车间工人:持续处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更易出现食欲不振、极度疲乏、社交退缩等反向季节性抑郁症状。

独居/空巢老人周小艳特别呼吁关注此群体:“老年人对体温变化感知迟钝,高温下常减少外出和社交,若患有基础疾病,极易滋生强烈孤独感、抑郁情绪,甚至加速认知衰退。家属应主动增加联系和探望频次,子女一通关心的视频电话,可能就是老人情绪最好的‘解暑剂’。”

给情绪“降温”,专家支招实用“心灵解暑方”

面对高温情绪困扰,周小艳推荐科学实用的“心灵降温法”:

即时舒缓“灭火器”:“4-7-8”呼吸法:用鼻子深深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然后通过嘴巴缓慢呼气8秒(呼气时可想象吹灭蜡烛),重复5轮,能快速平复急性烦躁。

物理降温转移法:用冷水冲洗或冷敷手腕、颈动脉处数分钟;聆听流水声、雨声等自然白噪音,转移感官注意力,降低焦虑感。

认知掌控“调频”:当“热得受不了”等消极念头涌现时,尝试主动调整为:“高温是阶段性的,我能应对——我现在就去喝杯水/调整下工作计划/打开风扇。”用具体的、积极的行动指令替代无助感,增强对环境的掌控力。

基础保障不可缺:足量饮水(尤其是电解质补充)、清淡饮食、利用早晚相对凉爽时段保证适度活动、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如使用空调、凉席)是稳定情绪的基石。

周小艳郑重提醒若出现前述严重预警信号,如情绪失控频繁、产生自伤/自杀念头、持续严重失眠和食欲骤降等,切勿犹豫拖延请立即通过以下途径寻求专业帮助:

全国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12356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科门诊

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

结语:高温酷暑,我们在为身体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请务必为心灵撑起一片“绿荫”。科学识别“情绪中暑”的预警信号,及时运用自我调节策略,或在必要时勇敢寻求专业支持,是守护夏日身心健康的双重保障。让我们行动起来,以科学之策,安然度夏,保持身心“清凉”。



专家简介:周小艳,副主任医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一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17年,擅长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的诊断及药物治疗,焦虑、抑郁、强迫、失眠的个别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家庭心理治疗。

科室简介: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一科前身为心身疾病科,成立于1992年,是全开放式病房,为医院重点发展学科。科室主要收治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进食障碍、睡眠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情绪障碍的青少年等病种,致力于促进人民群众心理健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开设有临床心理专科门诊及强迫症专病门诊,年门诊人次12000人次,心理咨询门诊约2500人次。(通讯员:李道国 袁艺丹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周圆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