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子的成长之旅熊小麟 重庆两江新区嘉成小学校序章:初遇角落的小种子 三年前的夏天,带着对新学期的期待与忐忑,我踏入了1班。40个孩子,恰似40颗独特的小种子,等待着适宜的土壤、阳光与雨露,以开启属于自己的生长旅程。角落里那个瘦小的身影,第一次闯入我的视野。彼时的我未曾料到,这颗“不起眼”的小种子,会用独特的方式扣动我的心扉,促使我在教育路上不断探索。 种子萌芽:初探成长的困惑 教室里接连传来红笔弹簧“失踪”的消息。孩子们围在我的身旁,七嘴八舌地告状:“老师,小亮又偷你的红笔弹簧了!”“老师,他文具盒里藏着好多呢!”一时之间,怀疑的目光都聚焦在小亮身上。 但教育并非简单地判断对错。我立刻制止告状的同学:“怎么能说是偷呢?” 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应享有被信任的权利,不能仅凭猜测就给他贴上“小偷”的标签。 课间,小亮的文具盒掉落,弹簧散落一地,我没有呵斥,蹲身拾起文具,温和地询问:“咦?这么多弹簧!你喜欢弹簧?”这一举动源自对儿童心理的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往往驱使他们去探索感兴趣的事物,小亮的行为或许只是出于对弹簧的独特喜爱,而非恶意占有。 种子求生:孤独中的呼唤 几周后,折纸风潮在班级盛行,孩子们纷纷收到了小亮送的彩纸。我下意识走向班级“百宝箱”,果然少了5包彩色手工纸。我联想到儿童在社交发展过程中的探索行为,他们可能会用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去换取他人的友谊。我明白了平日里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的小亮,选择用派送彩纸的方式,试图搭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桥梁。这是他试图融入集体、获得友情的孤独求救。我没有揭穿他,而是选择默默观察与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他走向健康的社交之路。 种子成长:爱与智慧的呵护 (一)拒绝标签,建立信任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鼓励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错误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自卑感,教育者应给予鼓励和共情,维护其尊严。在面对孩子们指责小亮“偷”笔时,我果断反驳;在发现他拿了我的手工纸时,我选择了暂时沉默。因为我深知,一旦给孩子扣上“小偷”的帽子,将会毁掉他的自信,影响他的未来。午休时,我带着旧笔、彩纸找小亮聊天,从他感兴趣的动画片聊到手工。这种耐心的陪伴与倾听,在小亮的心田播撒下信任的种子,也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慢慢积蓄向上生长的力量。 两天后,办公桌上的按动红笔和手工青蛙,是小亮给予我的回应,也是我们之间信任建立的信号。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内心深处那扇紧闭的门,正缓缓打开,透出了成长的希望之光。 (二)家校携手,共育新苗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我深知,要真正帮助小亮成长,需要家校携手,共同播撒爱的阳光。家访时,爷爷颤抖的话语道出真相:父母离异后,父亲常年外地打工,小亮的留守童年只有电视机相伴。那些所谓的“小偷小摸”,不过是缺爱孩子对世界的无声求救。 于是,通过电话、微信我与小亮父母积极沟通,共同制定“亲情时刻表”;利用学校智慧教育平台,为小亮的父母开通专属账号,方便他们随时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实时互动,增进亲子关系。当看到小亮在亲子运动会上的灿烂笑容,我知道,那颗小种子在爱的滋养下,正向着阳光努力生长。 (三)集体助力,温暖同行 为了帮助小亮更好地融入集体,我组织任课老师集思广益。老师们一对一辅导,设置相应奖励,让小亮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利用他身高优势,委以擦黑板、开关空调等重任,并颁发“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奖章;利用智慧教育平台组织线上学习小组,让小亮和其他同学在课后也能互动学习,增强班级凝聚力。运动会上,他奋力奔跑的身影,展现出他的自信与活力,如同抽枝展叶的小树苗,在集体的温暖氛围中茁壮成长。 种子绽放:收获希望的春天 如今的1班,宛如充满生机的小种子乐园,每颗种子都在尽情舒展自己的叶片。那个曾经瑟缩在角落的小亮,如今也会在课后主动整理图书角,会在学校诗词大会上勇敢地展示自己。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愿我们都能以尊重为壤,理解为水,耐心为肥,用爱与智慧浇灌每一颗小种子,静待它们绽放最美的模样。 编辑:杨雪 美编:钟柳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