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女研究生手写感谢信背后:藏着延续七年 温暖接送的故事

2025-8-19 10:54 |来源: 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这封信,于七载风霜辙印之上徐徐展开,蕴满了感慨、感激与希冀……那些风雨无阻、晨昏不辍的坚定迎送,如同坚韧的金丝缕线,密密织起我大学四年与研究生三年的行途……”

一个月前,重庆“雷锋的士”志愿服务队国泰支队收到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信件徐徐展开,是陈大林等出租车驾驶员与特殊乘客小蓉(化名)之间的温暖故事。

陈大林和小蓉


▲小蓉手写的感谢信

改写家庭命运的托举

“这份感动之重,关乎对一个家庭的命运托举。自我兄长与我高校求索之路启程始,你们用细心、耐心与暖心,延展我们脚下安心平稳的学途……”

——摘自小蓉感谢信

8月15日午后,重庆晚报记者见到了刚跑完车归来的陈大林。他今年53岁,中共党员,从事出租车驾驶24年。提起乘客小蓉,性格爽朗的陈大林,满眼欣慰。

陈大林对小蓉的爱心帮助起源于2018年。小蓉,“95后”涪陵女孩,身患侏儒症,身高仅1.2米,需靠拄双拐行动。她于2018年考入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出行是最大的难题。

得知情况后,陈大林联系上小蓉,郑重承诺:“大学四年,你的出租车出行全免费,由我来负责。”这份承诺让小蓉深受感动:“我当时特别感恩。因为我哥哥和我患有同样的残疾,从高考到大学毕业,一直是陈叔叔的同事柏光烈叔叔接送的。”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在红旗河沟长途汽车站接到小蓉时,是她妈妈从涪陵送她来的,她妈妈看到我就激动得哭了,握着我的手说了很多感谢的话。”陈大林回忆道。

车厢已成第三个家

“纵使得你们双鬓渐染星霜,那一份温润却一如当年澄澈明净的潭水,始终映照着一个城市对求学游子最深的敬意。陌路相逢若至亲。如果说,校园是第二个家,雷锋车队何尝不是第三个家……” 

——摘自小蓉感谢信

从红旗河沟长途汽车站,再到重庆邮电大学,陈大林始终风雨无阻地接送小蓉。原本的四年接送承诺,因小蓉成绩优异,获得了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三年)保送资格,而继续延长至七年。

如果遇到抽不开身的特殊情况,陈大林会拜托同为出租车司机的妻子何大会,或是队友张现梅、柏光烈等车队其他驾驶员帮忙。“不管我有什么事,都一定会安排好,确保小蓉出行无忧。”陈大林说。

考虑到小蓉的身体状况,陈师傅和队员们为她定制了“专属服务”:无论是开学、放假,还是外出调研、工作实践,只要小蓉需要出行,保证接送;因小蓉容易晕车,车上常备晕车袋、水、风油精和纸巾;哪怕路程远些,也坚持选择最平稳、最不堵的路线。

“陈叔叔和大家的坚持接送,让我没有出行上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学习。”电话那头,小蓉语调舒缓。她还特别提及,有次自己回家时正发着低烧,陈叔叔为了避免自己转车劳顿加重病情,甚至直接驱车几小时,将她从重庆邮电大学一路送回了涪陵老家。

全车乘客的温暖等待

“雷锋车队所倾力刻写的,正是‘雷锋’二字炽热无私的真实精神,也正是山城铮铮不朽的红岩风骨!于我心中,这‘黄色法拉利’滚滚跋涉出的微光长卷,便是‘一座重庆城,嘿多好心人’最具温暖的践行之诗……”

——摘自小蓉感谢信

今年7月8日,小蓉以优异成绩结束研究生生涯。这天,也是陈师傅最后一次到校园接她去长途车站。

当天,小蓉需要收拾的行李较多,走出女生寝室时,距离她要乘坐的涪陵班车发车时间已所剩无几。

陈大林在驾车前往红旗河沟汽车站的路上,估算时间肯定来不及,便果断靠边停车。他拨通了车站调度室电话,说明情况并请求:“麻烦大家,能不能再等我们一下?最多晚到十分钟。”

幸运的是,这份请求得到了最温暖的回应——驾驶员和全车乘客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开启了这场无声的等待。最终,在原定发车时间8分钟后,小蓉成功登上了客车。

爱心与奉献接力前行

“这由每一道车辙、每一滴汗水与亲情共同织就的慨慨奉献与深情,必将为我每一程远行注入坚毅的信念;每一份托举与温柔,也将接力前行,连缀为温暖人间的画卷……” 

——摘自小蓉感谢信

除了这封感谢信,陈大林驾驶的车上,还挂上了小蓉亲自设计、缝制的迷你锦旗挂件。

▲陈大林坐在车内看着小蓉缝制的迷你锦旗挂件,眼里满是笑意。

重庆晚报记者看到,这面锦旗巧妙融入了方言“托儿车”(出租车)元素、出租车图标,以及戴着毕业帽的小猫乘客和“雷锋车队”驾驶员形象,细节满满。

“我是学设计的,就想用所学制作些特别的礼物来表达感谢。”小蓉笑道。

陈大林说,这些年来,自己和小蓉已相处如亲人,也为她每一次优异的成绩和荣誉感到骄傲。“我给她说了,以后只要来重庆工作,需要坐车给我说一声,我依旧包送。”陈大林的承诺,让这份爱心有了更长久的约定。

被温暖包围的小蓉,也接过了爱心接力棒,时常参与公益活动。比如为特殊儿童设计专属图标、开展公益教学活动等。“我会将这份爱心传承下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小蓉坚定地说。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实习生 赵欣怡 雍晓雨 于文清 摄影报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