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山河不忘・来川渝看大后方的抗战④|“重庆大轰炸”中的“掘埋大队”

2025-8-20 10:03 |来源: 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绝不仅仅是200多人!我想借助《重庆晚报》的力量找到他们的后人,找到他们的孩子、孙子,来讲述当年的情景!”

面对镜头,多年来藏在樊建川心里的“结”,终于说了出来。他小心翼翼从展柜里取出那本名为《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所属机关遣散员役清册》的册子,大声念着上面的名字:彭子珍、朱芳启、徐宗翰、杨明禄、何受百……“我之所以要公布他们的名字,是想让现在的重庆年轻人铭记‘重庆大轰炸’的历史,将‘奋发向上、吾辈自强’的精神传承下去。”

有关樊建川“寻人”的心愿能否达成?今日起,请你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一本名为《历战》的“写真集”

当年,“重庆大轰炸”对重庆这座城,造成了多大影响?

据《重庆抗战图史》记载,为达成“以炸迫降”的战略目标,从1938年2月到1944年12月,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城市商业区、平民聚居区实施了多年的战略轰炸。另据《重庆市抗战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统计,由于日机轰炸造成的重庆全市直接伤亡32829人,间接伤亡6651人,灾民达172786人。

“无论打什么仗,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每每提及那段惨烈的历史,我都久久不能平静。”樊建川拿出一本名为《历战》的“纪念写真集”,指着作者杉江之雄说,“这就是‘重庆大轰炸’的刽子手之一!”

▲名为《历战》的“写真集”,作者是侵华战争中日军轰炸机作战人员杉江之雄。

这本写真上的影像照片多达上百张,均为黑白原片,其中多张照片,以日军轰炸机做背景。既有杉江之雄身穿作战服的单人照,也有他与队长、队员的合照等。杉江之雄于1938年加入日军,是一名轰炸机作战人员,“航空兵上等兵”“伍长”是他所获的称号,在侵华战争中,曾多次参与重庆、成都的轰炸任务。

“日军野蛮的轰炸,造成民众伤亡,造成航空基地成为废墟,造成公用设施大破坏,竟还能得意洋洋地获得‘战功奖状’。”樊建川特意将评定为国家三级文物的“侵华日军战功奖状”,放在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日本侵华罪行馆”醒目位置,予以公示。上面清晰地记录着:“第一、二联合航空队在联合空袭部队指挥官的指挥下,于1939年11月4日空袭成都及四川航空基地。”

“你看,昔日日军自诩的‘战功册’,今日成为了侵略罪行的‘自供状’!”樊建川说。

▲“重庆大轰炸”过后,救难人员在防空洞外清理打扫。

一份“秘密”的遣散名单

《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所属机关遣散员役清册》是樊建川从北京带回来的抗战珍稀物证。这本“秘密”的遣散名单,记录着200多人遣散时的俸薪、生活补助、所领取的食米数额等。

▲《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所属机关遣散员役清册》

“为什么用‘秘密’这词来形容呢?因为‘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的成员在‘重庆大轰炸’期间,参加了大量空袭救济、救护的服务工作。但他们的经历至今鲜为人知。”根据樊建川多方查阅,他认为,这本遣散名单或与“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下属的特殊组织“掘埋大队”有关,该大队主要负责掩埋遇难者的遗体。“几位重庆老人告诉我,每当空袭结束后,这支队伍会立即赶赴被炸区域,在废墟中搜寻遇难者遗体,并且只能依靠简单工具甚至徒手进行挖掘。”

关于抗战时期重庆的空袭救济救护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作者、西南大学潘洵教授介绍,战时重庆的空袭救济救护工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39年1月重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成立;1940年4月调整为重庆市空袭服务救济联合办事处;1941年2月进一步改组为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到1943年12月结束,而“陪都空袭服务总队”则于1945年3月奉令裁撤。特别是在“六·五大隧道窒息案”发生后,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进一步改组,直隶于国民政府行政院与军事委员会,救济救护范围扩大,救济救护工作改由中央有关机关派员主持办理,如赈济委员会主办空袭难民救济处,办理难民之急赈、收容暨伤亡之抚恤、掩埋等事宜;卫生署主办空袭医护委员会,办理受伤人民之急救、医疗事项等。仅“陪都空袭服务总队”,就有机关服务队58队,区镇服务队28队,队员达到4000余人。

“战时重庆的空袭救济救护机构,从最初只有收容、医疗与抚济的单纯应急救济职权,扩充为包括宣传、疏散、慰问、收容、医疗、救济和掩埋等在内的庞大的应急救济与灾后救护体系,实现了从单纯救济向救济与防护并重的空袭救济工作的转变。这不仅为被炸难民提供了生命安全保障,而且对维护战时重庆的社会秩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潘洵说。

一份名为《空袭》的档案

“若时空回到那一年,这凌厉的警报便是每一个重庆人的梦魇。”樊建川所指的那一年,正是“重庆大轰炸”期间,重庆遭受日军最为惨烈的一次空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空袭人数最多的“六·五大隧道窒息案”。

▲名为《空袭》的档案,记录着“重庆大轰炸”后“空袭时清除挖掘工作”等信息。

“1941年6月5日,24架日机分三批偷袭重庆,进行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渝中区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厅(现磁器街)三段防空隧道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避难民众窒息、践踏惨案,造成人员伤亡千余人。但这仅仅是‘重庆大轰炸’的一个缩影。”樊建川介绍说,馆内展出那本名为《空袭》的档案,虽记录不全,但从其中的“空袭时消防队出动人数”“劝导疏散户口”“空袭时清除挖掘工作”“六·五窒息死难同胞遗留财物”等记录中不难看出,在如此野蛮的大轰炸下,重庆人民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抗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据樊建川了解,“重庆大轰炸”期间,公共汽车公司的员工,已习惯闻警停车,疏散乘客。重庆大学、南开中学等学校多次遭到轰炸,但师生员工坚持教学与科研。电力公司无论在任何困难环境下,全力保证国防工业与生产工业电力供给。就此多次参加轰炸重庆的日本陆军第三飞行团团长远藤三郎,在报告中曾写道:“单凭轰炸,使其屈服是绝不可能的。”

而今,“愈炸愈强”这一书写在山城断垣残壁中的标语,就印刻在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的背景墙上,重庆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李琅 蹇汶佑 实习生 李静萱 王艺斌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建川博物馆提供


编辑:戴林

校审:周圆

总值班:严一格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