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红岩烽火·歌咏山河|张民:我父亲的抗战岁月

2025-8-24 14:36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我父亲的抗战岁月

文/张民


我的父亲,出生在黄土高原太行山脚下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离村子20里远,有一个县里有名的老乡——阎锡山开办的“劝业纺织厂”。父亲十三岁时,就到厂里当工人。


“巨风”“骤雨”号召父亲参军

“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掀起抗战的热潮,山西地下党组织也委派众多党员赴各地宣讲民族救亡,号召广大青年参加八路军投身抗日。

当时,父亲所在的纺织厂也来了两位地下党员,一位化名为“巨风”,另一位化名为“骤雨”。他俩白天在厂里做工,晚上就到工人中间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在这两名共产党员的影响下,父亲的心中逐渐燃起了投身抗日的信念。

1937年10月,父亲和四位工友悄悄离厂,当了八路军,从此走上抗日的道路。而“巨风、骤雨”这两位引路人的名字,从此也深深地刻在父亲的心中。


排长赵洪才替父亲挡刀

父亲所在的部队是晋察冀军区二分区五团三营八连,部队主要活动于一代名将杨家将曾经镇守的雁门关和平型关之间的山西五台山与太行山地区,大小战斗不断。

父亲最不能忘却的一次战斗是1938年冬,部队在晋北应县小石口地区与一股日军遭遇,双方混战在一起,展开了肉搏战,敌我双方伤亡都很严重。在混战中,一个鬼子刚要刺向父亲,父亲的排长猛跳过来挡在父亲前面,排长瞬间被鬼子的刺刀刺中腹部,当场牺牲!父亲未等鬼子将刺刀从排长腹中拔出来,转身一刺刀当胸,结束了那个鬼子的小命。父亲告诉我,那位很好的排长叫赵洪才,是位四川籍红军,也是父亲的入党介绍人。战斗结束后,父亲解下了排长的军用皮带,随身携带作为永恒的纪念。这根皮带,此后一直扎在父亲身上,直到父亲1999年离开人世。


营长饿着肚子牺牲

父亲经常向我们讲述抗战岁月的那些日日夜夜。1939年冬天,日寇为了消灭八路军,多次调集兵力向晋察冀地区进犯。父亲所在部队为掩护军区机关转移,奉命在五台山地区的牛道岭一带阻击日伪军。当时的战斗异常激烈,整整进行了一天一夜,父亲所在的八连,连长和指导员都在战斗中牺牲,仅指导员就接替了三任,父亲就是第三个换上去的指导员。战斗结束后清点人数时,秋天连队在河北补充的一百多名冀中青年,仅剩下三十多名。

1941年,残酷的反扫荡战斗中,父亲所在部队与进入太行山的日伪扫荡部队周旋于崇山峻岭之间,父亲当时已担任分区特务营教导员,营长也是位四川籍红军。

战斗间隙时,部队在山上,敌人在山下,那位营长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情况后,将望远镜递给父亲说:“你再观察一下,我吃点干粮。”

随后,父亲在前观察,他靠在父亲背后吃着当时的干粮——炒黑豆。大概敌人发现了正在用望远镜观察的人猜测是个指挥员,一发子弹射过来,穿透父亲的军上衣,正击中那位营长的后背,营长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话就牺牲了,当时手里还捏着那把没吃完的炒黑豆……


父亲化名“江水”带队抗敌

在抗战后期,由于当时形势与任务的需要,父亲调入吕梁军区七分区担任武工大队长,当时大队下辖五个中队,武工队成员均由正规部队抽调的战斗骨干组成,主要活动于吕梁与忻州地区和同蒲铁路一线,面对日伪阎(锡山)三方正规部队与地方武装和政权,武工队的主要作战工作有时比在正规部队时还要紧张危险。

武工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形势配合主力部队牵制、消耗、瓦解敌军力量,组织扩大地方抗日武装,大队一般都是化整为零分散活动,队员配备的都是清一色短枪,三套衣服,八路军装、便装、敌军装,根据作战和任务的需要随时更换服装,神出鬼没打击敌人。

父亲记得,有一次大队集中行动,从情报中得知汾阳县城的伪军征粮队要将数十辆大车粮食运回县城,武工大队预先埋伏在征粮队要经过的道路两旁,并定好等车队全部进入伏击地域后,先解决头尾两辆大车,然后按战斗小组一组解决一辆。

果然,战斗按计划进行得干脆利落,战斗结束后,武工队当天就将这几十辆大车的粮食运上了山,及时补充了主力部队的给养。

一次次有力的打击,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敌军多次行动妄图消灭武工队。父亲当时化名叫“江水”,在当时群众中,都知道武工大队长叫“江水”,敌人也公开悬赏捉拿“江水”。


薛大娘冒死掩护父亲

在抗日群众的掩护配合下,“江水”一次次化险为夷。

有一次,父亲带着一个小队在一个村里开了一晚上会议,大概是走漏了风声,天还没亮,敌人就包围了村子进行搜捕。为了摆脱敌人,武工队分组行动,父亲带着一个队员上了房,但此时,各路口都已是敌人,无法脱险。

当时,在一个小院里的一位五十来岁的大娘和她的小女儿,见房上蹲着两个人,知道是敌人要搜捕的武工队员,顾不得门外就是敌人,马上招呼他们下来,让父亲他们躲在房后的茅房(厕所)墙下,又用几捆玉米秆盖上。进来的几个敌人端着枪找了找,又盘问她们,她们都肯定地说:没见过。

等敌人走后,当队员跟大娘说你救的就是我们武工大队长“江水”时,那位大娘感到非常震惊,以致一时说不出话来。

后来,父亲又去看望了大娘几次,知道这位大娘姓薜。像薛大娘这样冒死掩护抗日战士的乡亲,在当地每一个村庄里都有许多。

父亲的抗战岁月,不仅成了我们家族非常珍贵的历史记忆,同时还印证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当千百万民众都觉醒之时,这个民族必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编 辑  杨雪

       美 编  钟柳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