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罗光毅:钟声在回荡

2025-9-4 17:26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钟声在回荡

文/罗光毅


我又一次回到长江边上的这个农场,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心绪的波澜如同江里的波涛一浪浪地翻滚着,冲击着我几十年前的记忆皱褶里。

这里已不是以前的农场,不再从事瓜果园艺的研发和生产,转制到旅游业的大发展。

让我惊喜的是,农场大门口的那棵大黄葛树上,还挂着的那口黄铜钟,它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被保留了下来。

望着锈迹斑驳的黄铜钟,记忆的潮水瞬间奔涌而来,把我浸湿在往年的水泊里。

好想再听一次清脆的钟声。

敲钟人于师傅的影像清晰出现在我的眼前。

于师傅曾是农场的生产工人,他的腿因工伤事故落下残疾,不能再从事一线工作,就被农场领导安排到传达室工作,并负责按时敲响室外黄葛树上的黄铜钟。

从此,于师傅拖着瘸腿行走在传达室和黄葛树之间,传递农场员工的书信,敲响员工们早出晚归的钟声。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黄葛树的枝叶间,于师傅就会准时敲响那口大铜钟。“铛——铛——铛——”,钟声清脆悦耳,轻轻地唤醒沉睡的农场。员工们一队队地从场部大院走出去,于师傅总是站在传达室门口,笑眯眯地和大家打着招呼。他的笑容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让人感觉新的一天充满了希望。

中午和傍晚,钟声再次响起。这时,于师傅会慢慢踱到树下,看着员工们说说笑笑地归来。有时,他会喊住某个员工,递上一封家书,或是转达一个口信。那些年,传达室成了连接农场与外界的重要纽带,而于师傅就是这根纽带的守护者。

最热闹的要数夏日的夜晚。晚饭后,总有大人和孩子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黄葛树下,听于师傅讲故事。于师傅性格开朗,能说会道,能把广播里听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还能把从报纸看到的新闻趣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树下摆放的几张竹椅早就座无虚席,座椅后还会站着一圈一圈的听众。听于师傅讲故事,是大伙的一件乐事,能消除一天的烦累,带一个好心情入睡。

于师傅性格开朗,敢为人先。记得一年夏天,于师傅做了一件让全农场震惊的事。他用一块大红大绿的被面去做了一件衬衣穿在身上,惹人眼目,不少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在那个蓝灰黑一统天下的年代,这件花哨的衬衣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灼热了大家的眼球。有人劝他别这么张扬,他却笑着说,怕什么?衣服穿在自己身上,舒服就行。农场领导找他谈话,批评他搞小资产阶级情调。于师傅不卑不亢地说,我穿得干净整洁,工作认真负责,有什么错?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于师傅的大花衬衣就像一朵流动的彩霞,飘动在传达室和黄葛树下,大家都佩服他的勇气。

后来,农场改制,于师傅提前退休回老家了,从此再无音信。

如今,那口铜钟的余音,仿佛还在时光的长河中回荡。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