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姚灵莉:箫心剑气凝碑文 ——黄济人《天风吹我》中的使命与天命

2025-9-7 11:23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箫心剑气凝碑文

——黄济人《天风吹我》中的使命与天命

文/姚灵莉


夜阑人静,合上《天风吹我》的最后一页,指尖犹存纸温。恍惚间仿佛踏进那间墨香氤氲的书房——黄济人先生深陷沙发,指间烟卷明灭,室内雾霭袅袅。他的声音随烟圈起伏,将沧桑往事娓娓道来。没有传奇式的跌宕,不见刻意的煽情,字字句句皆如从岁月河床打捞的原石,粗粝真实,棱角硌人,却在反复摩挲间渐显玉质温润。

若非初三毕业那个暑假啃读的那些“伤痕文学”垫底,恐怕难以真正走进这段平实叙事。当年在字句间似懂非懂触摸过的时代阵痛,恰与他笔下的隐痛同频共振;高中时抄录的朦胧诗句,悄然接住了文字间未尽的怅惘。还有《收获》《十月》《当代》《红岩》……无数个深夜在台灯下与我相伴的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家和诗人,竟都成了开启这部“时代碑文”的钥匙。更不必说大学时代,“黄济人”三字便已存于心中的敬意。正是这些层层叠叠的铺垫,让我得以沉浸于他的文字中,读懂那段扎根于书页的人生。如今的年轻人恐难从中觅得共鸣。他笔下那些纸币角票、工宣队哨音、钢笔字里的体面,那些与他命运交织的人事,正从当下生活中渐次消散。但也正因如此,这本书更显珍贵——犹如一个石质甬道。他以钢笔为刻刀,将风蚀的时光拓印成文明的地质年轮。与其说是自传,不如说是在为时代篆刻生命的拓本。恰如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抱负,黄济人也在稿纸上留住了一代人的呼吸与脉动——他将父辈的战争罪责锻成《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让历史漩涡中的忏悔与新生刺穿时代铁幕;将三峡移民的行囊铸为《命运的迁徙》,让百万离乡愁绪在“五个一工程”奖的荣光中凝为民族史诗。

至此方懂,他始终带着使命书写。如他所说“运气这个东西靠的就是运气”,使命何尝不是一种天命?每一次命运急转,皆被父母传承的教养稳稳托住——宛若扁舟勇闯漩涡,水下自有暗礁砥柱中流。从渴望认可到成为提灯照夜之人,步步皆见格局与风骨。“怨去吹箫”的沉郁与“狂来说剑”的豪情,在书中绞合成绳,前者是写《崩溃》时对人性深渊的悲悯凝视,后者是任人大代表时踏遍十一省市,在馊馒头与泥泞中淘洗民间记忆的剑啸。这恰是龚自珍“箫心剑气”的百年回响,文人从来不是时代的宠儿,而是风暴中的擎灯者。他始终躬身俯首,却站成了时代的瞭望者。

“风从八方来,等到一切过去,太阳依旧会升起”。跟随文字走完这一程,恍惚看见当年那个捧书痴读的小女孩。那些曾在笔墨间结识的名字、那些令我心潮澎湃的句子,早已融入我成长的骨血。当三峡浪涛漫过故园,当将军勋章蒙尘,唯有文字能封存一代代生命的温度。黄济人笔下的“天风”,吹过他跌宕的一生,也吹过每个读者的记忆——这或许就是天命,让该被铭记的,都成为不褪色的“天作”。

能成为黄济人先生的校友(师妹),能与他共处一室倾谈,能品读他一部部铭刻时代的作品,幸甚至哉!而那穿越岁月的天风,必将吹向更远的未来,让更多人在带着体温的碑文里重逢。


       编 辑  杨雪

       美 编  钟柳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总值班  周圆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