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丨耕夫:师魂 ——写给诗人一卉

2025-9-11 10:5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师魂

——写给诗人一卉


文/耕夫


这篇拙文是蒋维世老师80华诞时写的祝寿词,后来他收到诗集《龙门溪草》作序文,刹那间已十余年,恩师已跨鹤仙去,教师节重读旧文,感慨不已。 ——题记

与一卉师认识已26年矣,从少年求学时的良师,到今日的文朋书友,一卉师不但工作上勤勤恳恳,学业上孜孜以求,待人接物更是极诚挚谦逊,始终给人以可亲可敬的敦厚温和之感。与之交谈,总能感受到他思想中不断闪烁出的空灵的智慧与光芒。那种敏锐和睿智似乎能洞穿一切。他的文学艺术修养及为人处世的圆融皆体现在他六十年教书育人,不懈求索中,看似清淡却又包罗万象的境界里。

一卉师对诗学的痴情,对文友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构成他高雅人生的主体。心中有情方能笔下生辉,他那饱含激情的词章,无不显示出浓郁的书卷才情。“偏是江山胜处,酒卖斜阳,勾引游人醉赏,学金粉六朝模样。”在这个纷繁喧嚣的时代,这种文气逸然的景象已不复见,像一卉师这般有着人文精神、悲悯情怀的人是越来越少,因此,读他的诗文颇觉不知今夕何夕。那种谦谦君子的儒雅,若梨花带雨,跃然纸上。

一卉师“传道、授业、解惑”六十年,从青春少年到耄耋老翁,桃李满天下,他将恬淡、优雅纳入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者胸怀。自然,他的作品流出的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郁郁清香。如果说,他的书法疏朗清雅与他的豁达无欲相关联的话,那么,他的短章、小令,则透出一种“沧海一声笑”的飘然洒脱。人生的得与失,对他来讲是那么不经意,读他的诗词,有一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处事感悟。

一卉师说,教书育人是他干了一辈子的职业,填词作诗却是他生命之中挥之不去的歌吟。在今天,他仍然不知疲倦地追求着艺术的更高境界。捧读《一卉集》《龙门溪草》,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他那厚重空灵的文采华章,更是一卉师天空一样博大的胸怀。恰是:

热血满腔,汗洒校园培子弟;

清风两袖,情凝彩笔写春秋。

写到这里,夜已深沉,小雨正拍打着窗棂。此刻,一卉师是否还在灯下苦苦思索?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也许他正挥毫泼墨,书意正浓?而重庆久旱的甘霖,对他来说,未必不是难得的美景,或许他正对着窗外倾听秋雨的韵律吧。正是这种不趋俗,不喧嚣的幽兰之雅、古典之情,所以,在璧山教育界、文艺界德高望重的他没有剑拔弩张、霸气十足的做派。从他的诗词中我们感悟到闲云野鹤的徐缓舒柔,清风过庭的从容疏朗,闲情雅致。其实,这是为学为官者难得的“布衣心情”。养成了这种心境,一卉师把自己植根于教育事业,坦然踏实,六十年如一日辛劳不息。出世入世,穿越庸俗浮躁,自有独立沉静的气韵,也有机敏巧妙的运筹,这才是现代智者的人生智慧。

难忘记,少年的我踏进来凤中学时,是一卉师等主办的油印刊物《雏凤》把我引上了文学之路,一卉师用它六十年的教育人生给我们树起了一座丰碑,这碑镌刻着六个字:善良、博爱、勤勉。

作为学生的我,对一卉师的德操与学识充满着敬仰。我不是他出色的学生,他却是我敬重的师长。在一卉师从教六十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我书“师魂”二字赠给敬爱的老师,并配上这样一副联语:

其人有山林气;

斯文同金石声。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