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医大附三院(方大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收治一名罕见真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全院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与全力救治,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康复良好。 发热不止:揪出心脏“潜伏危机” 61岁的段大爷因反复发热一月余,前往重医大附三院(方大医院)感染疾病科就诊。接诊专家敏锐地察觉到,症状绝非普通发热,随即联合超声科进行心脏专项检查,结果发现:患者二尖瓣存在赘生物,更惊险的是,检查还实时捕捉到了赘生物脱落、嵌顿于左侧髂动脉的危急一幕。彩超报告进一步提示:其二尖瓣、主动脉瓣均见赘生物,且伴有重度关闭不全,心脏瓣膜早已严重受损。 多学科联手,制定心脏联合介入治疗方案 医务部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并确定同期手术方案:既要清除心脏瓣膜赘生物、置换受损瓣膜,又要通过介入技术取出髂动脉里的脱落物。 心脏血管外科团队在麻醉科和体外循环团队的支持下,顺利完成赘生物清除与瓣膜置换;随后,血管介入团队通过导管抽吸出髂动脉内血栓和赘生物,并以球囊扩张血管,成功恢复血流。 罕见类型感染,诊治难度极高 术中血培养回报提示为:真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该疾病临床罕见,但十分凶险: ·病死率高:真菌易在心脏瓣膜上形成赘生物,这些赘生物易脱落,随血流游走可导致脑、肾、肢体等重要脏器动脉栓塞,引发脑卒中、器官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破坏性强:真菌会迅速侵蚀心脏瓣膜结构,造成瓣膜穿孔、心脏功能恶化,若不手术死亡率极高。 ·治疗复杂:真菌对抗生素不敏感,需长期强化抗真菌治疗,且多数患者需要联合外科手术置换受损瓣膜,对医院多学科综合实力提出极高要求。 多学科护航:助力患者渡过难关 术后,心脏血管外科联合感染疾病科、药剂科、临床营养科等科室,共同制定治疗方案:通过强效抗真菌药物精准抑制感染、抗凝防止新血栓形成;营养支持加快身体恢复。神经疾病中心、眼科等亦参与外周器官的评估与处理。 经系统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平稳度过急性危险期,身体功能逐步恢复,目前精神状态良好,已可自如交流。患者笑着说:“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生命至上,凸显多学科协作实力 从快速精准诊断到多科协作,从围术期管理到术后快速康复,此次罕见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重医大附三院(方大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和综合救治实力。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