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娱乐的“刚需”。刷手机“上瘾”完全停不下来,深夜加班被电脑“霸屏”仍要决战到天亮……长时间的凝视与眨眼频率的降低,使得干眼症这一“现代文明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呈现出年轻化、普遍化的趋势。 根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中国的干眼症患者已经超过3.6亿。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正遭受眼干、眼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等不适的困扰。然而,公众对干眼症的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许多人将其简单视为“用眼疲劳”,延误了科学诊疗的最佳时机。而因为拖延,干眼症厉害的患者,往往还会伴随抑郁和焦虑这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为唤起社会对干眼问题的重视,普及科学护眼知识,提升干眼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于10月10日下午2点,特别举办“眼干眼涩眼疲劳,分型诊疗才可靠”主题公益活动,正式拉开“10·10干眼关爱日”的序幕。 专家科普破除误区:干眼症需"对症治疗" 活动当天,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角膜眼表科黄杰医生,带来一场深入浅出的干眼知识科普讲座。黄杰医生指出:“干眼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泪膜和眼表的多因素疾病。临床上,我们常遇到患者自行购买网红眼药水,却不知其中可能含有防腐剂或血管收缩剂,长期使用反而会加重病情。”他特别澄清了三大常见误区:一是“眼干就是缺水,多滴人工泪液就行”——事实上,干眼分为水液缺乏型、黏蛋白异常型、脂质异常型、混合型、泪液动力异常型,盲目补水可能治标不治本;二是“年轻人不会得干眼”——临床数据显示,20-40岁人群已成为干眼高发群体;三是“干眼只是小问题,根本不需要看医生”——长期干眼可导致角膜损伤、视力下降,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角膜眼表科黄杰医生做干眼科普讲座 黄杰医生特别提醒:预防干眼需从控制用眼时长、保持环境湿度、定期做眼表检查做起。治疗则需精准分型,“对症治疗”,盲目使用网红眼药水可能破坏眼表微环境,加重病情。 公益检查+分型诊疗:定制化方案守护光明 干货满满的科普讲座结束后,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的医护团队为到场参加活动的市民们开展干眼检查,并建立个人眼健康档案。针对检查出干眼症的患者,医院角膜眼表科团队将针对不同患者干眼类型、程度及病因、生活用眼习惯等,为干眼患者量“眼”打造,制定专业、全面、优质、个性化的干眼诊疗方案。 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角膜眼表科副主任陈元还表示:“很多患者不知道,干眼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患共同配合。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建立了干眼慢病防控体系,由干眼专科医生、干眼专科护士及理疗师、干眼健康顾问组成的干眼专业团队为患者提供从预防、诊治到康复的干眼诊疗全流程服务,实现到院有陪诊、复查有提醒、实时有回应。健康顾问定期随访调整方案,强化患者的持续治疗和家庭护理习惯,‘全链条’满足患者个体差异需求。” 编辑:蒋丽霞 审核:卢青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