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聚焦“十四五”时期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成效。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肖庆华在发布会上介绍,过去五年间,重庆这座常住人口超3000万的超大城市,通过智慧化、安全化、宜居化治理,实现了城市运行更高效、生活环境更便捷的重大突破。较“十三五”末,城市供水能力增长3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86%,24项城市管理指标提前达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智慧治理:城市“大脑”让市民办事更省心 肖庆华表示,重庆以整体智治为核心,打破部门壁垒,提升便民服务效能。2024年,创新成立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形成“全市一盘棋”治理格局。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整合市区两级2200多个专业处置部门,实现路灯、桥梁、环卫等核心业务的智能化监测和统一管理。数据显示,市容环境卫生、市政基础设施类事件受理总量较“十三五”下降50%,按时办结率达97%以上。 他介绍,在数字赋能解决民生难题方面,重庆率先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为2.3万个窨井盖安装“智慧芯”,实时监测位移缺失并自动告警,保障市民“脚下安全”。上线“渝城便民”小程序,整合近万个停车场、7000多座公厕、1900个公园和700多个直饮水点信息,绘就“便民生活一张图”,大大提升日常便利性。同时,开展城市风险清单管理试点,对水、电、气等“生命线”进行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70%),实现管道压力、流量自动预警;中心城区24座跨江大桥全部纳入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提升安全可控性。 安全韧性:筑牢“生命线”守护市民安全感 重庆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城市平稳运行。道路整治成效显著,针对道路坑洼、人行道不畅的问题,集中整治陡坡急弯路段1086公里,精细化提升人行道2900公里,修复路面并优化无障碍通道,让市民出行更安全舒适。供水保障坚实有力。围绕“量足、质优、安全”目标,新建改造水厂29座,更新老旧管网2240公里,日供水能力增至871万吨,可满足全市家庭三周以上用水需求;中心城区96%居民小区实现二次供水专业化运维,惠及40余万住户。水质监测体系确保综合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去年夏季高温期间供水系统运行平稳。 垃圾处理方面,构建生活垃圾城乡一体收运体系,升级分类投放点5.2万个,新增处置设施30座,日处理能力达4.53万吨;实现全量焚烧发电和原生垃圾“零填埋”,年发电量超33亿千瓦·时,相当于百万家庭年用电量。照明系统的升级,让城市更安全美观。建成市级照明集中控制平台,保障“两江四岸”灯光秀精准呈现;新改建节能LED路灯25.5万盏,年节电超2亿千瓦·时,消除道路暗区1万余处,让夜行更安全。 宜居环境:精绣家园画卷提升生活幸福感 近五年来,重庆以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家园。建成川渝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市级重点实验室,推进坡坎崖美化1506处、街头绿地提质810处,完成100个永久绿地保护和2527个绿线划定,对3572株古树名木实施“一树一策”管护,让古树成为城市记忆。打造特色花境396处,完善绿道563公里,新增城市绿地7273万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市民日常。 便民设施也在传递城市温情。重庆规范设置临时占道摊区,如南川区“潮汐摊区”提供2100余个摊位,满足购物休闲需求;解决“小难题”:新改建公厕2042座,新增错时共享停车位5.2万个,建设“劳动者港湾”731座,为环卫工、快递员等提供歇脚、饮水服务,缓解“如厕难、停车难”困扰。 肖庆华总结道:“过去五年,我们以匠心执笔,为山水之城绘就智慧安全的底色,增添便捷宜居的亮色。城市治理是一幅‘工笔画’,更需人民共绘‘大写意’。”展望未来,重庆将继续以智慧赋能,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撰稿:张馨允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