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说》再启新篇,《师说》续燃星火!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局与重庆晚报携手的教育专栏,仍以文字为翼,载着热忱与期盼,翱翔于成长与育人的晴空。 第五期“少年说”与“师说”踏风而来,我们继续解码成长的多元模样——这里有少年对大自然生灵的细腻感知,有对偶像的思念、思索与成长;更有教育者以智为阶,以爱为梯,托举身体有恙的孩子向光而行的温暖注脚。 不妨共赴这方鲜活天地,循着“文字织就成长,教育浸润时光”的初心,聆听少年的蓬勃心声,触碰教育的坚实力量,让每一份真挚的表达,都成为成长路上的熠熠星光。 乌鸦 大自然的生灵呵张木萱 重庆两江新区万年路小学六年级一班 指导老师:陈梦石
亲爱的奶奶: 您好! 您常说:“眼睛看见的不一定是全部,心懂了才是真明白。”今天我想借着这句话,跟您说说藏在心里很久的想法——关于那些总被人称为“不祥鸟”的乌鸦。 今天傍晚,我坐在阳台看见一只乌鸦叼着虫子,一次次飞回树上的巢里喂幼鸟,翅膀被风吹得微微发抖,它却没停下。 这画面突然让我想起小时候,总跟着大人说乌鸦“不吉利”“很凶猛”,现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们对它最深的误解。写这封信给您,是想和您分享此刻的顿悟——别用偏见定义大自然的任何一个生灵。 去年暑假,我在爷爷家的树林里亲眼见过乌鸦的聪明。有一只乌鸦衔着坚硬的核桃,几次用喙啄不开后,竟飞到路边的红绿灯下——等红灯亮起,它小心翼翼地把核桃放在车轮旁;绿灯亮起,汽车碾过核桃,它立刻飞过去,轻松啄食里面的果仁。还有一只乌鸦,衔着一根细树枝,在电线上来回摆弄。一开始我以为它在瞎玩,直到看见它把树枝弯成小钩子,勾出了墙缝里的虫子。后来,我翻《动物百科》才知道,乌鸦是少数会使用工具的鸟类,比好多漂亮的鸟儿都聪明。 记得有一次,村里的老井旁,总聚集着几只乌鸦,天天叫个不停,大人们都嫌烦。直到几天后,老井的水突然变浑浊,大家才发现是地下水位出了问题。后来,我也查了资料,才明白乌鸦能感知空气中湿度、气压的细微变化,甚至能闻出土壤里水分的异常。它们的叫声哪里是“招灾”?分明是在悄悄提醒我们“危险要来了”! 是啊,乌鸦明明那么机灵,怎么就因为羽毛是黑色、叫声不甜,就成了“不祥的象征”呢? 大人们总青睐喜鹊,只因它羽毛光鲜、名字带“喜”。可曾想过,喜鹊能啄食庄稼害虫,乌鸦也能;喜鹊让人心情舒畅,而乌鸦贡献更大,它清理腐肉和动物尸体,避免病菌扩散,还能勾出树洞里的害虫,助树木恢复生机。这就像不能因某个同学不善言辞,就认为他不出色;不能因一本书的封面简约,就断定其无价值。判断生命的意义,不是看是否“惹人喜爱”,而是看为世界奉献了什么。人们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动物,给它们贴“好”“坏”标签,却忘了每种生灵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更让我诧异的是,课本里记载,古代人把乌鸦称作“玄鸟”。《诗经》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将其视为部族起源的象征。那时的人们敬畏它的智慧,感恩它的守护。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忘却了这份敬畏,仅仅依据主观印象,就把它当成了“灾星”。古人还说,“风来玉宇乌先觉,露下金茎鹤未知”。这是说乌鸦能够率先感知风起,而承露盘上的仙鹤却对露水滴落毫无察觉。可见乌鸦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与它“玄鸟”身份的神秘色彩相契合。 大自然从不会无缘无故地创造一种生灵,每只鸟的叫声、每片羽毛的颜色,都是它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当我们不再用“吉利”或“不吉利”评判动物时,才能真正看见乌鸦的智慧,读懂大自然的神秘,尊重和理解每个生灵。 我多希望有一天,当乌鸦飞过头顶时,大人们和孩子们不再躲开,或扔石子驱赶,而是能指着它说:“看,那只聪明的玄鸟,又在守护这片土地了。” 乌鸦的翅尖轻轻掠过最后一缕霞光,那黑色的剪影于渐暗的天幕之上,宛如一支灵动的画笔,轻轻勾勒出一道浅痕,随后便悄然无息地隐没进了树林深处。连风也仿佛生怕惊扰了这静谧的世界,放缓了脚步,只是偶尔卷起几片枯黄的树叶,让它们在地面悠悠地打着轻柔的旋儿,那细微的声响都像是在极力克制。 原来,大自然并非一幅直白的画卷。它是隐匿于枯枝之中的深邃谜题,每一圈年轮都蕴含着沉默的过往;是沉浸在暮色里的隐秘私语,每一声虫鸣都藏着极轻的、若有若无的密码;更是高悬在星空之下的无声悬念,就连乌鸦归林的方向,都好似是它悄悄留下的、引得我们轻声探寻的线索。 张木萱 2025年10月1日 【小编点评】 小作者的这封信,文字优美流畅,观察细腻,富有知识性。通过对乌鸦这一种生灵的感悟,巧妙地传达了万物有灵且美,“不以貌取人、用心理解世界”的深刻道理,令人深思。 “禾下乘凉梦”伴我成长杨涵睿 重庆两江新区礼博小学六年级1班 指导老师:蒋世俊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秋风轻轻吹过,田里的稻穗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看着这丰收的景象,我又想起了您和您那个美好的“禾下乘凉梦”。今天,我想用这封信,跟您说说您的故事是怎样陪伴着我一天天长大的。 您的坚持让我特别感动。我曾经在一部电影里看到,为了培育出杂交水稻,您和团队在田里一待就是十几年,失败了上千次,也从不放弃。有一年,暴雨冲毁了试验田,您不顾满脚泥泞,弯腰在水里一株一株地抢救秧苗,手都被稻叶划出了一道道口子。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您常说的“人要做一粒好种子”,不只是在说水稻,更是在教我们做人要“诚信”——对自己的梦想诚信,对说过的话负责。 您的朴素也深深影响着我。新闻里说,您把获得的奖金几乎都投进了科研,自己却总穿着几十元的衬衫,住着普通的房子。现在,每当我看到身边有人炫耀穿着、追求名牌时,心里一点儿也不羡慕。因为您让我明白:一个人是否富有,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 您还让我懂得了珍惜。以前我经常剩饭,白白把米饭倒进垃圾桶。爸爸妈妈没有骂我,而是给我讲起您的故事——讲一粒米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多少汗水与辛劳。从那天起,每次端起饭碗,我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烈日下,您戴着草帽,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进金黄的稻穗间,可您的笑容却比阳光还要明亮……现在,我的碗里总是吃得干干净净。 您的精神还陪我度过了不少困难时刻。今年班级组织种萝卜,我被选去帮忙。太阳火辣辣的,锄头越来越沉,我的手心很快就磨红了。撒种子时我又控制不好,撒得密密麻麻。正当我想放弃时,忽然想到了您——您在40℃的高温下日复一日地研究水稻,我这点辛苦又算什么呢?想到这里,我又弯下腰,继续认真地干起来。 还有一次更让我难忘。老师选我在家长会上演讲,我一连好几天都紧张得睡不着觉,甚至想找老师推掉这个任务。可就在要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我又想起了您——您面对那么多困难都没有退缩,我怎么能被这种害怕打倒呢?从那天起,我每天认真练习,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演讲那天,我勇敢地走上台,声音响亮,表情自信,最后收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袁爷爷,是您悄悄改变了我。您教会我的道理,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慢慢发芽、生长。我会像您希望的那样,做一粒“诚信、努力、有担当”的好种子——不贪恋泥土的安逸,努力向上生长,永远记得自己为什么出发。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您一样,用真诚去温暖别人,用坚持去实现梦想。 请您放心,您那个美丽的“禾下乘凉梦”,我们会一直记得,也会带着它继续向前走。 祝您 在另一个世界 也能看见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 杨涵睿 2025年10月2日 【小编点评】 一封情感真挚的信,将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与小作者本人的个人成长经历紧密相连,榜样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交相辉映,娓娓道来。可见一位偶像的深远影响,会照亮一个少年前行的路。 编辑:杨雪 美编:钟柳 主编:陈广庆 策划:胡万俊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周圆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