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丨牟方根:霜降的“柿柿如意”

2025-10-23 10:56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霜降的“柿柿如意”

文/牟方根


我所在的渝东北地区,柿子树众多。霜降来临,人们便会从柿树上摘下些柿果,祈愿“柿柿如意”。

小时候,随父母生活在一个叫“土司合”的乡村大院。院子的四周,栽种了不少柿子树。它们像忠实的哨兵,守候在炊烟袅袅的地方:春来,嫩嫩的新芽从光秃的枝丫间探出头,像谁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星星点点的绿,在春风里尽情地晕染;夏初,米黄的柿花绽放在茂密的叶丛间,香气不张扬,只幽幽地漫开,引得蜂来蝶往,将一段静谧的光阴,酿成蜜甜的酣梦;待到秋季,果实日益熟透,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于艳阳高照下,宛如一盏盏点亮的小灯笼,映现出“岁岁年年柿柿红”的质感……

在我的记忆中,当柿子快要成熟的季节,我和小伙伴们都难掩嘴馋。我们经常仰着头在树下转悠,看那些青绿的小果子一天天染上一抹抹赧颜的柿红。即便未成熟的苦涩呀,也挡不住一股清甜的诱惑,从舌尖一直痒到心尖。记得有一年,寒露刚过,霜降未至,那个叫小兵的小伙伴实在按捺不住,趁着午后人少,悄悄溜到树下,踮起脚尖,伸手便摘了最矮枝丫上那个泛着微黄的柿子。做贼似的刚咬一口,小兵的整张脸瞬间皱成了一团,咧着嘴直吐舌头:“呸!呸!好麻!”原来,不成熟的柿子满是涩口的麻涩感。小兵这次狼狈地亲身体验,连同那句朴素的顺口溜,给我们实实在在地上了一课:“柿子涩,柿子麻,不到时候别摘它。”

到了霜降,柿子则跟变戏法似的,变得通体熟透。先前还泛着微黄的果子,一夜之间像着了魔一般,变得饱满而软弹,呈现出半透明的、诱人的橙红色。此后若不及时采摘,它们便会自然变软,不仅难以储运,还有可能烂掉或被鸟雀啄食。于是,遵循着“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的古谚,家乡的摘柿盛会便拉开了序幕。

摘下柿来,母亲总会挑出最大最红的那一枚柿果,送给健在的奶奶(爷爷因病英年早逝)先吃。母亲给奶奶送最大最红的柿果时,嘴上会漾开恭敬的诚意:“妈,您先尝,祝您‘柿柿如意’!咱家这好日子啊,全仗您坐镇,才熬得像这大红柿子一样甘甜……”奶奶接过最大最红的那枚柿果,往往并不急着吃,只是捧着、看着,浑浊的眼里满是光彩,仿佛这不只是一枚被霜吻过的大红柿,更是儿孙绕膝的幸福。那一刻,无声的行动胜过有声的教育,世间至深的孝道与家风传承,便在这果实与笑意的温暖传递间,悄然完成了对子孙后代最初始、也最牢固的启蒙。

对于霜降吃柿子,家乡还流传着一些说法。老一辈口口相传,在霜降这天吃了柿果,整个冬天嘴唇都不会干裂,于是便有“霜降吃柿子,冬天不裂唇”的老话。还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俏皮话,意思是能增强御寒能力,防止感冒。最温暖的一句是:“霜降柿子熟,回家看看母。” 提醒在外的游子,在家乡柿子红了的时候,一定要回一趟家,与亲人一同分享这份甜蜜,体现“柿柿”美满、阖家安康。

1992年,我通过高考走出了祖辈厮守的“农门”。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城市的单位里工作。再后来,父母也因宅基地复垦政策,离开了那片耕耘了一生的土地,搬到城里与我同住。

如今,多年过去,每到霜降时节,柿果红透,我总会与父母回老家。那些柿子老树依旧伫立,年年以累累的硕果迎接我们。其间,我曾不止一次看见,母亲小心翼翼地摩挲着柿子老树粗糙的树皮,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唤醒一段沉睡的旧梦。此情此景,令我蓦然彻悟:我们年复一年回来采摘的,又岂止是枝头的柿果?那分明是被岁月发酵得愈发醇厚、浸染了故土情结的一腔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