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吴天胜:惟有时光,见证所有——程华《时光愿意作证》读后

2025-10-31 10:12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惟有时光,见证所有

——程华《时光愿意作证》读后

文/吴天胜


个体的成长、城市的变迁、记忆的余味、心底的波澜……谁来做那个沉默而忠实的记录者?亲人会老去,记忆会褪色。

唯有时光。它包容万物,洞悉一切。在时光的长河中,既沉浮着个人的悲欢与蜕变,也奔涌着城市的更迭与情感的绵延。

《时光愿意作证》这部散文集,宛如一条逆流的河,将往昔岁月一帧帧送回眼前。阅读之际,我们不经意间与作者程华共鸣,触碰到她世界里的草木哭笑、食事人情。

这般动人的力量,源自作者十年如一日的沉淀与才情。十年,足以磨一剑、精一艺,更能将生活熬煮成字字珠玑的文字。这部新书,收录了三十篇散文,分为“寸草春晖”“江山入话”“刻录时光”“三餐四季”四辑,正是她十年观察、体悟与思考的结晶。

身为警营作家,程华的作品常见于各大报刊,获奖颇丰。她的报告文学集《峥嵘》曾为读者理解公安民警架起一座桥梁;而这部散文集,则更深邃地展露了她的内心世界——对生活最温暖的眷恋。

世间至真至纯,莫过于亲情。爱家人,即是深爱生活。唯有用情生活,方能为生活所厚爱。书中,从父母到姑表亲眷,字里行间浸润着血浓于水的挚情。那是父亲笑呵呵捧出的铁皮饼干筒,是母亲“等你们快到了我才炒菜”的嗔怪,是堆满一桌的土鸡蛋、香油与粉条……这些细碎的片段,让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

她的笔触也流淌向友人、同事。如母亲般的诗人傅天琳,如苔花般静默的糜建国,皆被她视若亲人,笔下涌出清泉般澄澈的情谊。

在书写同事时,她同样倾注了对职业的赤诚。《枪手》取材于真实新闻事件,以散文形式再创作,既有叙事的张力,更有文学的追求,堪称“警察写警察”的典范。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篇佳作,既需文学价值,亦需社会意义。真正的作家,既要有驾驭宏大叙事的魄力,也要有俯身细察微末的情怀。迟子建写《额尔古纳河右岸》,便将目光投向鄂温克族被迫迁徙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揭开一条河流的神秘面纱,在赋予读者无限幽思的同时,也引发社会的深刻反思。毕飞宇将笔端探向盲人群体,透视那个没有光的世界,写出经典之作《推拿》。

程华的笔下,既有山乡巨变的壮阔叙事,也有一餐一肴的细微体察。大田湾体育场向上生长,双桂湖碧波轻漾,黛湖浸润千年夜雨,南滨路撞入满怀惊喜……她为每一处风景赋予了情感的脉动。同时,一枚鸡蛋、一缕麦香、一碟鱼腥草、一碗绿豆面……这些寻常食物,因被倾注生活的热情而熠熠生辉。

她与许多优秀作家一样,始终怀有“眼光向下”的关切。她写解放碑下修皮具的陈师傅、做裁缝的李师傅,既赞叹其手艺,亦忧思其未来;她写国家级非遗“竹帘”的传承困境,秉衡老人那句“后继乏人”的叩问,沉重而真实。

然而,作者并未沉溺于忧虑。在描写高山绿茶时,她为读者寻得答案——“娇黄的茶花裹一身冰衣,一朵朵晶莹剔透地绽放枝头,如冰天雪地里不屈的精灵!”这不只是文学的诗意,更是生命力的昭示,传递出温暖的希望。

程华的散文,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功力内蕴。散文集中的《指尖月光》《大美双桂湖》皆写梁平风物。笔者因地主之宜,曾略尽向导之责,对她成文背后的用心,也略知一二。写双桂湖时,程华酝酿已久,数次亲临仍觉不足,定要等到最佳时节。待到荇菜花开如星,她再临湖畔,一边追溯双桂湖的前世今生,一边体味沧海桑田的变迁。数月后,《大美双桂湖》定稿,其精简版《波光潋滟双桂湖》刊发于《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还有那些令人终生难忘的食物——清明粑、清水粽、方竹笋……或许寻常,但其中包裹的爱与时光,又岂是一口能品尽、一篇能道明?

惟有时光,能够见证所有。(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编 辑:戴林

美 编:钟柳

校审:罗再芳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周圆 杨飞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