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吕进:守住梦想,向诗而生——《中国新诗研究所40年》序言

2025-11-4 11:31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守住梦想,向诗而生

——《中国新诗研究所40年》序言

文/吕进

岁月如奔箭,匆匆40年。这本书记录了中国新诗研究所40年的努力与奋斗,40年的历史就是对“不忘初心”很好的诠释。

中国新诗研究所宣告成立时在诗坛掀起的那股热浪犹如就在昨天。旅美诗人彭邦祯以一首《月之故乡》名世。1987年他到所访问,他是建所后新诗研究所迎来的第一位海外诗人。回到美国以后,彭邦桢在美国《诗象》杂志发表文章感叹:“这还真的是一家独立的专门的诗歌研究机构,在中国历史上简直是史无前例。他们培养诗学研究生,还授学位。”四十年的跋涉,新诗研究所始终在国内外诗坛上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存在。中国香港诗人犁青写道:“我到新诗研究所是去朝圣。”韩国学者许世旭多次对人感慨:“新诗研究所是我的第二故乡。”几年前,诗人黄亚洲到访,写下了诗篇《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其中“中国诗歌的半个灵魂\在重庆山城”成了被人多次引用的名句。

新诗研究所诞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以她的身上始终散发着当年思想解放运动的“守住梦想”的热度,始终保持着当年诗歌热潮的“向诗而生”的温度。

守住梦想,向诗而生,新诗研究所始终是双栖的学术机构,既参与国内外学术界的活动,又与国内外诗歌界血肉不分,在学术界和诗歌界同时拥有影响。方敬、邹绛、吕进被后来者称为“三大导师”,作为知名学者,他们同时也是诗人,他们打造的这一传统四十年来被后来者继承并发扬光大。

守住梦想,向诗而生,新诗研究所一直保持着“求实,创新,高效率”的学风。在学术领域走正道,创新路,拒绝抱残守缺,也拒绝哗众取宠。新诗研究所刚成立,就聘请现实主义诗人臧克家和现代主义诗人卞之琳担任顾问教授,建立起不偏激的多元的研究格局。导师方敬多次对研究生说:“不要相信那些洋花椒”。花椒味麻,四川方言说“骗人”是“麻人”,北大英语系毕业的方老的意思是不要轻信某些不可靠的“西方诗歌理论”。导师邹绛是著名诗歌翻译家,他开创了新诗研究所的两大方向之一的“比较诗学”,还参与创刊《中外诗歌研究》(原名《中外诗歌交流与研究》),并担任主编。后来创刊的《诗学》杂志是这一传统的延伸。

守住梦想,向诗而生,新诗研究所一直拥有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诗学当然应该和社会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诗学学者在品格上却应该和社会保持适当距离,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里,干净地虔诚地从事美的创造。新诗研究所在和外界合作时,一直有着“清高、正派”的好名声。

守住梦想,向诗而生,形成了研究所强大的凝聚力,近七百名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加上众多的访问学者,学位课程进修班学员,在中国诗坛,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泰国诗人曾心说:“我到处都遇到新诗研究所的人啊。”这些学子,无论身在何方,从事何种职业,取得了多高的成就,都会对自己的出发地深情地回望,都会对新诗所有强烈的归属感。每逢新诗所举办学术活动,很多人就会安排好工作,欢欢喜喜地“回家”。

守住梦想、向诗而生,新诗研究所一直以洁净的生态闻名遐迩,这个小单位更像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让外界好奇的是,这里的领导和教师、师生之间没有多少矛盾,团队成员之间的友好相处和默契信任,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书写着小单位办大事的令人惊叹的各种传奇。四十年来,无论哪一任所领导,都没有额外的待遇,只有辛劳和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就是公仆。

近些年物质和精神的失衡造成社会的人文情怀的失落,看重现世功利,诗意就成了奢侈品。人文学科被某些人看轻,被称为“人文学科中的天上的学问”的诗学尤其如此。然而,人文学科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不可或缺,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富有诗意的人,诗意的栖居应该是健康社会的共同梦想。就像十九世纪英国那位当过大学校长的约翰·纽曼说的那样:“大学不是培养诗人的地方,但是如果一所大学不能引起年轻人的诗意激荡,那么,这所大学是没有吸引力的。”在庆祝建所40周年的时候,我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要有人格力量和承担勇气,保留社会关怀、诗学重建的兴趣与能力,攻坚克难,把这家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研究所在未来办得更好。

进入新世纪以后,现代诗学从“破”进入“立”的时代。在重建的时代,现代诗学有许多迫切的美学使命。总的来说,作为中国诗学的现代形态,中国现代诗学需要对传统诗学进行现代化转换,继承应该继承的;作为现代世界的中国诗学,中国现代诗学需要对西方诗学进行本土化转换,借鉴应该借鉴的。在古今中外的交融里创建完美的中国现代诗学体系,这就是我们的雄心。

守住梦想,向诗而生。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国新诗研究所,请接受我对昨天的敬意和明天的祝福。

(作者系重庆晚报文化顾问,重庆市文联原主席,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终身荣誉所长)


编 辑:杨雪

美 编:钟柳

校审:罗再芳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周圆 杨飞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