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3岁“体育外卖”小哥的苦与乐

2025-11-21 11:46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教练,今天还是老地点,小区球场见!”11月19日上午,家住照母山附近的然然通过微信快速敲定了一节训练课。

作为一名长期居家办公的上班族,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缺乏锻炼,于是尝试了一种新型服务——像点外卖一样预约教练上门教学。

当晚七点,23岁的体育教练小陈背着装满弹力带、敏捷梯、瑜伽垫的运动包准时出现在小区空地上,一场一对一的体能训练课就此展开。

小陈在课堂中指导学员

最忙的时候一天上七八节课

“最忙的时候一天要上七八节课,从早到晚连轴转。”小陈是西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拥有教师资格证、教练员证以及裁判员证,目前已从事全职上门体育教练近两年。

“同学里也有部分做体育外卖的,但大多是兼职,像我这样全职的较少。”小陈告诉重庆晚报-厢遇记者,他的学员,早期以中考体育特训的学生为主。随着“体育外卖”的流行,不少有着健身塑形需求的成年人也纷纷下单。

小陈的成年学员中,年轻人居多。最大的学员有四十多岁,是一位想强身健体的男程序员,他想让身材变得更好一些。

小陈上门教学所携带的运动器材

行业内卷客户爽约让人头疼

然而,市场快速扩张也带来了竞争加剧与收入波动。

“现在每月平均收入在八千元,之前能过万,但同行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卷,竞争压力很大。”小陈透露,并非所有上门教练都具备专业资质,“有些接单教练只是运动爱好者,缺乏系统教学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除了行业内卷、收入的烦恼,小陈偶尔也会遇到别的烦恼。

他说:“比如,我大老远跑过去准备教,但是客户临时爽约。一节课没有上就只有赶回家。还有的时候,遇到上课时懒散不认真的学员,就很头痛。”

学员们的收获让人欣慰

那选了课的学员有什么反馈?上班族然然说:“我每周上跟着小陈教练上几节体能训练课,感觉对身体的帮助很大。上班久坐的劳累,目前缓解了很多。”

在读学生“小花”(化名)反馈:“跟着小陈教练上课很开心,以前跑一千米都要五分钟,现在掌握了训练技巧,跑完一千米只要三四分钟了!感觉自己棒棒哒!”

小陈的学员们有收获,他也有。“我跟很多学员处成了朋友,他们有时会邀请我上门做客、吃饭,觉得很开心。”

记者走访

项目覆盖全面,线上平台预约

这种被称为“体育外卖”的上门体育培训服务,正在重庆中心城区悄然兴起,成为不少市民健身的新选择。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体育外卖”的服务场景十分灵活,遍布小区球场、公园空地甚至街边广场。只需在互联网上的各大平台搜索“重庆上门体育”和“重庆体育外卖”等关键词,便能看到大量教练发布的服务信息,课程内容涵盖减脂塑形、解压运动、球类训练以及针对学生的中考体育特训,种类丰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体育外卖”课程明码标价,从每节60元至300元不等,部分教练还推出9.9元、19.9元的体验课吸引顾客。课程时长多为1小时到1.5小时,除一对一的私教课外,也支持一对多拼课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参与门槛。

面对五花八门的选择,消费者也产生了诸多顾虑。

“市面上教练水平参差不齐,我们普通人很难判断专业性。”家住南岸区上新街的王女士说,她为找上门羽毛球教练,花了两周时间对比筛选,“之前碰到了一个证书造假的,所以现在不仅要看证书,还要看教学案例和视频。”

更多消费者则担心安全问题。“场地是否安全?器材质量是否合格?受伤了谁负责?”一位四年级学生家长表示,她咨询的教练未提供签订正式合同的服务,仅通过微信沟通约定课程,“万一出了问题,维权都难”。

律师说法

订购“体育外卖” 消费者该注意什么?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持续升温,“体育外卖”这一新兴模式有望持续扩展市场空间。然而,其健康发展不能仅靠市场自发成长,更需要行业内部的严格自律以及消费者在选择时的理性审慎。

重庆公孝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徐斌律师指出,“体育外卖”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目前缺乏第三方监管,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与传统培训机构不同,学员在选择个人教练时,需自行承担更多审查责任。双方多为服务合同关系,若训练中发生人身伤害,通常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根据双方过错比例划分责任。”

针对选择“体育外卖”的消费者,徐斌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聘请教练前,可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等官方平台核实资质。

第二,在培训过程中强化自身安全意识、主动确认场地器械安全。

第三,签订合同并妥善留存付款凭证等材料,避免纠纷发生时因证据不足而举证不能。

目前,部分从业者已开始自发规范经营。比如,小陈的团队不仅与家长签订正式服务合同,还为每位学员购买了意外险。小陈介绍:“我们会定期组织教练参加急救培训和教学研讨,提升专业水平。”

据了解,一些教练团队还制定了保密协议、竞业协议和劳务协议,规范内部管理。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唐晨 受访者供图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