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黄启民:峡江烟火里的非遗薪火

2025-11-23 16:06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峡江烟火里的非遗薪火

文/黄启民

巫峡两岸,青山如黛,长江与大宁河的碧水蜿蜒相拥,将数百万年龙骨坡的文脉以及千年大昌古镇的烟火,都浸润成这方水土独有的温润。

自然山水的纯粹,是巫山烤鱼的灵魂底色。巫山境内水温恒定,水质清冽无染,河床卵石间的天然藻类与浮游生物为草鱼、鲤鱼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饵料。鱼群在碧波中自在游弋,逐浪嬉戏,肉质便自带一份远离尘嚣的鲜灵本味。

对自然和食材的敬畏,藏在烤鱼前的精工细作里。烤鱼店里的师傅执薄刃尖刀,在鱼身两侧斜剞花刀,刀距均匀,深浅精准,深不及骨,浅不透皮,既为酱汁渗透留足通道,又能牢牢锁住鱼肉汁水。随后以葱姜丝铺底,淋上精致酿造的料酒,撒少许精盐细细揉搓,待鱼身微微渗出肌理水分,再敷上由山奈、八角、香叶等多种香料调制的秘料,腌制十多分钟。这是祖辈传下的调味哲学,尊重食材真味,融入自然本色。

灶火升腾时,便是匠心与火焰的共舞。炭火烤鱼的铁架上,腌好的鱼身刷上一层薄亮的菜籽油,师傅手腕轻旋,将鱼平置火上。赤红炭火舔舐鱼身,油脂遇热滋滋作响。瞬时,鱼香袅袅散发。师傅手持铁夹,翻转腾挪间尽显娴熟,左翻三分,右转半圈,时而俯身观察鱼皮色泽,时而以指尖轻按鱼背判断火候。待鱼身泛出金黄,便补刷一层由豆瓣酱、泡椒熬制的酱汁,撒上本地朝天椒磨成的辣椒面、麻香醇厚的花椒面与颗粒饱满的孜然。炭火的焦香、香料的浓香与鱼肉的鲜香交织升腾,令人垂涎三尺。

待鱼皮渐渐烤得酥脆起壳,就可以装盘了。师傅再炒制本地泡椒、山胡椒与时令配菜,铺于鱼身继续炖煮。汤汁红亮,香气氤氲,鱼肉外焦里嫩,咬下一口,既有炭火的烟火气,又有香料的层次感,更有鱼的本真鲜甜。

如今,巫山烤鱼,带着“中国烤鱼美食之乡”的美誉和峡江的灵秀与烟火,香飘全国,走向世界。

这鱼香味里,藏着巴楚文化的交融,藏着非遗技艺的传承。从巫山博物馆里汉代庖厨俑的制鱼图景,到如今列入市级非遗的制作技艺,千年时光,未曾改变这份味蕾的坚守。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双福第五小学校)


编 辑:杨雪

美 编:钟柳

校 审:廖雪源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周圆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