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空交织的生命回响——周春文诗集《纸上回声》刍议文/印子君
“我要看落日/看它落在大江大河里/那是一种自然的奇观漂流在水的世界/看它落在城市和广袤的乡村/那是生命的练达在理想与土地间吟唱”,这平静内敛、蕴含深情,动人而充满画面感的诗句,摘自诗人周春文新近出版的诗集《纸上回声》中的《等待落日》一诗。当这新鲜出炉、正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页摊开在眼前,阅读这些诗行,总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别样新意和感触,令人心绪起伏。 《纸上回声》精选了诗人近十年来创作的诗作124首,如果说《纸上回声》是一部时空交响曲,那这部交响曲包含了124个乐章。从第一首《那一道山梁》到最后一首《南山一棵树,挽留生命的惊艳与踌躇》,诗人周春文又完成了一次自我酣畅淋漓的精神漫游,而对于我们每一位读者,又实现了一次有滋有味、大快朵颐的精神盛宴。可以说,诗人周春文从《为你转身》到《云上行走》,再到《纸上回声》,实现了自我三级跳,在诗艺探索征程中迈上又一个新台阶。 阅读《纸上回声》后,给人留下颇多感受,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纸上回声》完成自我精神层级跃升。我们知道,虽然周春文先生多年来右手诗歌左手散文,一直是两支笔并行,但首先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诗人身份。数十年来,他在散文之外,对诗歌倾注的情感和心血应该更大,其影响和成就也更大,诗名更响亮,因而其诗歌作品品位和精神层级不断提升,不断自我超越。无论是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诗作,还是关于乡土、人文、山川、地域的诗作,都在原有基础上,打破惯性,锐意进取,自我嬗变,最终获得飞跃。 其次,《纸上回声》实现自我生活镜像开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经历的丰富,知识储备的增进,诗人的生活空间也在向着更广阔的世界拓展,视野广度、深度和维度,也得到开掘和深化,其诗歌素材也相应获得更丰富的内容和厚重的艺术含量,诗艺空域更加开阔宽敞。只要去读读《西塘:倒转的流水与世间的真相》《在绚烂的诗词里独自吟唱》《在河的对岸独自流浪》、组诗《大海是我们永远的向导》《滇风时刻》等等篇什,都能体现这样鲜明而深刻的特点。 再次,《纸上回声》深入挖掘人性命题内核。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精神宝塔上的明珠,她的本质和旨归,最终是指向人性诉求这一核心命题,可以说,这也是诗歌千百年来能不断传承和发展的意义所在。正因为这样,诗歌才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精神依托之一,诗意的栖居才成为我们这个世界最贴近人性特质和人本体验的理想生活方式。诗集中,《等待落日》《斑斓与空洞》《身体里的暗语》等诸篇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出发地是不是依然在前方/回头路是不是依然在脚下/我让石头说话/我让山川作答”(《隐忍,是你投向远方的一缕温情》),这是诗人自我设问吗?其实,这是诗人通过诗在践行自己的诗性终极追求,其中有着不容置疑的坚执和信念。 最后,我要说的是,诗人周春文诗集《纸上回声》是一曲时空交织的生命回响,它的出版或问世,清晰、响亮而豪迈地回答了什么是诗歌,那就是:诗歌就是“山水追问”、诗歌就是“灵魂独行”、诗歌就是“烟火微熏”、诗歌就是“时间组章”! 再来听听诗人的独语吧:“我要攀缘这艰难的阶梯/一级一级 到达山梁”(《那一道山梁》),“我想以苍白的力量撺掇/南山以北/谁与谁婉约/谁与谁/离别”(《南山一棵树,挽留生命的惊艳与踌躇》)。这里所引用的,是周春文先生诗集《纸上回声》第一首诗和最后一首诗的诗句,这是诗人面对诗神缪斯袒露的心声和愿望,表达了诗人的强烈自信和坚定追求。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周春文先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更大更丰硕的成果!(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 辑:杨雪 美 编:钟柳 校 审:廖雪源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周圆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