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雪时节,细雨微寒,却未减“群英”相聚的热忱。11月22日下午三点,重庆晚报“群英荟”十周年联谊活动在渝温暖举行,140余位资深作者与文化名家从四面八方冒雨而来,共话文学,同叙时代。
《夜雨》副刊作为重庆晚报的特色版面,自1985年5月1日与报纸同步创刊以来,始终以深厚的人文积淀、真挚的文化情怀与不断创新的办刊理念,被誉为“坚守内容品质、推动融合发展的行业旗帜”。四十年来,《夜雨》作品屡获嘉誉,累计荣获中国新闻奖、重庆新闻奖及各类文学奖项200余次;公开出版《一把粉抹在鼻梁上》《重庆崽儿重庆妹》《秋风吹过的村庄》《从古老的河道醒来》等图书20余种;设立“重庆晚报文学奖”,并聘请贾平凹、舒婷、黄济人、吕进等全国文化名家担任顾问,持续深耕文学沃土生生不息。 “群英荟”作为《夜雨》骨干作者的线上交流平台,自2015年创建以来,已成为作者们创作交流、心灵共鸣的精神家园。本次十周年线下联谊由重庆晚报主办,全程由热心群友自发筹办。画家、散文家常克与散文家杨莉联袂主持,词作家、诗人陈刚更特意为“群英荟”十周年创作歌词《夜雨荟群英》,并现场发布MV,以音画形式凝结情谊。 “盖因春风可化雨,夜雨更浇花。”重庆市作协原主席、重庆晚报文化顾问黄济人先生不仅送上真挚祝福,更带来一幅书法作品《文以载道》,以抽奖方式赠予在场文友,将文化传承的暖意传递至更多人手中。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西南大学二级教授、重庆晚报文化顾问吕进先生也发来贺词:“副刊群英荟,奇花争艳开”。
▲重庆市作家协会原主席、重庆晚报文化顾问黄济人为中奖群友赠送自己的书法作品。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燕燕祝愿《夜雨》四十年枝繁叶茂,期待与群友“文字相守,共赴下一个十年”,并现场向十位群友赠书致意。群友代表、开州区作协副主席周成芳和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耕夫也分享了与“群英荟”同行的温暖记忆。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燕燕现场抽奖,赠送自己出的书。
▲群友代表、开州区作协副主席周成芳和大家分享了和夜雨结缘的温暖回忆。
▲群友代表、中国散文协会副会长耕夫也和群友重温与夜雨的暖心往事。 王明凯、邓高如、许大立、谭竹等晚报资深作者亦冒雨到场,畅叙情谊,共话创作。 据重庆晚报《夜雨》副刊总策划胡万俊介绍,“群英荟”是一个充满欢乐与创作热情的大家庭。十年来,群友们比学赶超、笔耕不辍,在各自领域绽放光彩,先后有200余人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70余人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举办的四届晚报文学奖,共有70名群友的122篇优秀作品从上万篇作品中脱颖而出,从一个侧面彰显了重庆文学人才辈出的景象。 重庆晚报总编辑杨飞表示,《夜雨》是巴渝文学的一方沃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在此找到共鸣与温情。如今,《夜雨》持续创新,开辟《少年说》倾听童言稚语,设立《师说》搭建家校共育桥梁,更尝试与作者共创内容。其中《民主村,烟火深处是吾乡》一文,成为文学与新闻融合的典范之作。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重庆晚报编委会主任王亚深情回忆幼时阅读《夜雨》的崇敬心情,就继续办好副刊提出三点愿景:忠实记录时代,始终围绕国之大者,深入市民生活;热情讴歌时代,期望广大副刊作者不断提高素养、学养、涵养,做德艺双馨的文学创作者;奋力引领时代,大力弘扬中国精神、重庆城市精神,坚决摒弃本地文化的糟粕;期待《夜雨》为文化强市、文化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红岩烽火·歌咏山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颁奖仪式,《胜利的狂欢》等十篇佳作致敬历史,礼赞山河。
▲活动现场举行了“红岩烽火·歌咏山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颁奖仪式,领导和嘉宾为10位获奖作者颁奖。 “群英荟”中荟群英。在节目表演环节,群友才华尽显,诗歌朗诵、小品、古筝弹诵、脱口秀、舞蹈、口琴、独唱等节目纷呈登台,均由在场的作家、诗人与嘉宾亲自演绎,展现出文学生活之外的斑斓风采。
▲《夜雨荟群英》MV发布,市曲艺团青年女歌唱家王洁现场演唱。
▲群友表演小品《有缘人》
▲群友表演小合诵《中国的天眼开了》
▲群友黎美剑表演脱口秀《求职》
▲被抽中的群友,开心地挥了挥手。 岁月长吟,这场十年一聚的夜雨之约,点亮了山城雨夜中的心灯,也让十年情谊在文字与掌声中延续。愿每一位作者继续在文学的星空中,熠熠发光。 互致问候 重新出发 重庆晚报“群英荟”是重庆晚报于2015年11月16日建立的文学创作社群,由重庆晚报《夜雨》副刊的部分优秀骨干作者组成。“群英荟”以“服务、交流、分享、提高”为宗旨。十年来,我们共举行了200余次线上周末晒稿会,开展了上百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线下文学活动。感谢大家对重庆晚报《夜雨》副刊和“群英荟”的不懈支持,让我们互致问候、重新出发! ——编者 黄济人 重庆市作家协会原主席、重庆晚报文化顾问
40年前,亦即重庆晚报《夜雨》副刊创刊伊始,我便与《夜雨》副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专业作家,我主要撰写长篇作品并且交由出版社出版,但缘事而发,仍有不少短文投稿《夜雨》,日复一日,不曾中断,累积下来竟有了20余万字。其间篇幅最长的当属《三峡工程议案是怎样通过的》与《重庆直辖议案是怎样通过的》,两篇各有七、八万字,副刊全文连载,不惜增加版面。在我的个人档案中,有一项重庆首届争光奖的荣誉,获得这个荣誉的唯一理由,就是那两篇刊发在晚报上的文章。我感谢重庆晚报,感谢《夜雨》副刊,感谢“群英荟”,盖因春风可化雨,夜雨更浇花! 吕进 重庆市文联原主席、重庆晚报文化顾问
副刊自1897年诞生以来,就是一家报纸的差异性、识别度和读者的粘着性的关键要素,赵超构和金庸先生都说:“副刊是报纸的灵魂”,此言不虚。重庆晚报的《夜雨》副刊,40年来,展现时代脉搏,书写人生百态,寻找世间诗意,传达人文情怀,赢得了读者的青睐,成为名动四方的品牌。“群英荟”在作者之间,以作品为桥,串联起友谊与温馨。在数智时代,期望《夜雨》进一步实现副刊与数智技术的结合,陪伴更多读者走向明天。 王明凯 重庆市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
喜欢“群英荟”,是因为一版风姿绰约的《夜雨》副刊。我不仅是她的忠实读者,还是她的业余作者,茶余饭后读读报,闲暇时间写写稿,其乐融融,妙趣自知。而“群英荟”携手《夜雨》副刊,恰似让奔驰的骏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她让我读到一篇篇扛鼎之作,常常为之拍手称快;她让我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常与他们切磋砥砺,共同提高;她让我发表了诸多诗歌、散文和评论之类的作品,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为这耕耘的园地、作家的摇篮、作者与读者共同的精神家园击节相庆,点赞叫好! 王雨 重庆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城市晚报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文化传播、社会观察与读者服务功能,尤其在文学、生活、思想交流等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重庆晚报《夜雨》副刊涵盖了上述内容,十分注重地域特色与人文关怀,一直坚持办刊至今。我也有幸发表过一些散文和评论。重庆晚报“群英荟”以文会友,将山城文学人汇聚报端,丰富了读者的文化生活,培养了文学爱好者,功不可没。重庆轨道交通与晚报副刊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创新,乘车看报两不误,大获好评。 许大立 重庆晚报原副总编辑
38年前,我加入重庆晚报副刊部,由写作者转变为编辑者、管理者,目睹了晚报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晚报副刊繁荣兴盛的好时代。新世纪以来,晚报副刊适应市场变化,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迅速转变观念,以“群英荟”这一创新改变投稿方式,团结作者,遴选优稿,再一次走到了时代前列。值此喜庆时刻,愿晚报初心不移,续谱民生与人文交织的华彩篇章;愿“群英荟”薪火绵延,聚八方文气,绽百方风华,与新重庆共赴璀璨征程。 蒋登科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
40年来,《夜雨》副刊发表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给读者奉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作家。我敢说,重庆的几代作家中,很多都是从重庆晚报的《夜雨》副刊起步的,然后走出重庆,走向全国。我1986年开始在《夜雨》发表作品,总数肯定超过了100篇,记录了几十年我对文学的热爱和坚持。随着时代的发展,《夜雨》副刊也在不断寻求变化。2015年11月建立的“群英荟”微信群,不但发挥了交流组稿的作用,还由此衍生了很多诸如“重庆晚报文学奖”在内的线下活动。文朋诗友相聚,特别亲切,也特别活跃,大家抛开了平常戴着的面具,沉浸在浓郁的文学氛围中。我个人认为这是多媒体时代的一种创举。祝福晚报,祝福《夜雨》,祝福“群英荟”! 谭竹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我对重庆晚报《夜雨》副刊,心中满是感恩与敬意。犹记初涉写作时,是副刊编辑们的指点与鼓励,让我的文字得以见报,给了我继续写作的信心和动力。从《太空火锅城》的接力创作扶持,到为本土作者搭建展现才情的平台,《夜雨》副刊始终是写作者的沃土。四十年来,它像一位宽厚的师长,见证我从青涩笔力到渐有积淀;更像是一座桥梁,让无数和我一样的创作者,在文字里倾诉、交流,呈现内心世界的繁华。这份知遇之恩,早已融入笔墨间,深深铭记在心。愿《夜雨》副刊初心不改,继续滋养更多文学梦想,与作者们长相守、共前行。 李燕燕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每个城市都至少有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在我看来,重庆晚报的品牌——《夜雨》副刊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极富特色。其一,它在报人们数十年苦心经营下,已经成为重庆文学的萌芽地和乐园。一份好副刊是写作者的起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大刊物起步,但从中汲取的信心和勇气,却能让他们一直走下去,达到理想的彼岸,甚至茅奖和鲁奖作家也可能于此发轫。所以,《夜雨》也是新老作家共同的文学乐园。其二,作为2015年就加入“群英荟”的群友,我能切身感受到,《夜雨》和“群英荟”似一条文学纽带,连接起五湖四海、即使不曾见面,文字早已令彼此熟悉。在这里,还有什么称谓比“文友”二字更亲近? 耕夫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十年夜雨,我如迟归的耕夫,在这片文学的沃泽中拾穗。素笺作田,秃笔为犁,竟也耕出半亩心园。初入群英荟时,笔下青涩犹带露,幸得编辑点化,同侪砥砺,始悟文章之道不在辞藻铺陈,而在生命本真的流露。十年浸润,使我懂得文学的真谛在于“真”字。如农人侍弄庄稼,将根须深扎生活的土壤,枝叶沐浴时代的阳光。在这方净土上,我们既是播种者也是收获者,以文字为媒介,完成着精神的相互滋养。今当庆典,回望来路,恍见自己在夜雨的滋养下破土抽枝。虽未成栋梁,却已生出迎风破浪的勇气。愿继续与诸君同行,在这永不落幕的文学春秋里,共耕这片让我们灵魂生根的沃土。且将十年心迹,淬入词韵:十载文光映玉京,巴山夜雨作和鸣。墨海千帆争渡处,谁顾银屏星火照心程。青鬓未妨霜色染,长念,松筠共守月胧明。莫道云衢多雾瘴,遥望,春潮已动大江声。 陈益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是在重庆晚报《夜雨》的哺育和滋润下,茁壮成长起来的一名业余作者。由一株弱不禁风的小苗长成了一棵成年树,全靠编辑园艺大师的浇水、施肥、修枝、呵护!我先后三次获得重庆晚报文学奖特等奖,在《夜雨》副刊连载两部中篇小说,发表生态散文70余篇……不久前,还获得了全国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感谢重庆晚报!衷心祝愿《夜雨》鹏程万里,高歌猛进,“群英荟”群星璀璨,辉映重庆文坛百花盛开,繁花似锦! 程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公安作协副主席
从千字文到万字长文,再到多部文集出版,在我的创作历程中,《夜雨》一直起着启蒙、托举、引领、鼓舞的作用。因为热爱,从1998年起,尤其是2018年至今,文字成为我了解世界、与生活对话的重要介质,而《夜雨》以及由此而生的“群英荟”,正是一个充满纸墨书香与人间温情的文学大平台。相伴多年,得《夜雨》多任编辑倾力扶持;“群英荟”创建这十年,更是留下太多感动。无论走多远,《夜雨》都是我精神世界里的一盏明灯,它照亮我的初心,也照亮未来的路。 郑劲松 重庆市散文学会、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
时光匆匆,如果从1991年毕业开始向重庆晚报《夜雨》副刊投稿算起,已达34年,当年的青涩学生已即将退居二线。但这份报纸,这份副刊将会永远处于重庆城市文化的第一线,记录时代的精神脉搏。“群英荟”五周年“夜雨荟群英”和这次“群英十载,夜雨心灯”的十年活动主题,我都受托参与起草、凝练、定名,这都是我的荣幸。一个读者,一个作者对报纸的深度参与,这正是开门办报、走群众路线的具象化体现。这样的晚报,这样的《夜雨》,一定会生生不息而声声入耳入脑入心。 汪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夜雨》十年灯。这灯火,摇曳文字的暖意;这烛火,播撒天地的温情;这薪火,传递人间的值得。“群英荟”开启了我的多个第一次,我也在“群英荟”实现了多个第一次。比如:加入第一个微信群,第一次在群里晒稿,第一次获得重庆晚报文学奖,第一次获得重庆新闻奖(报纸副刊)一等奖,第一次获得中国报纸副刊年度精品一等奖。有你,有我。在路上,在一起。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十年。希望下一个十年……我们彼此都能对得起,我们彼此都能不辜负,我们彼此都能靠得住。祝愿“群英荟”和《夜雨》的每一天,都有春和景明的轻柔,都有破土而出的希望,都有豁然开朗的欢喜。 陈刚 诗人、词作家
赴夜雨“群英荟”十周年之庆,心中满是温暖与荣光。“夜雨十年灯”,这方文学园地,不仅默默滋养我的笔墨初心、启迪创作灵感,更让我有幸结缘一众良师益友,收获满心帮扶与暖意。 笔墨寄情,岁月流芳。感恩“群英荟”搭建的文字桥梁,让热爱有归处、心灵有栖居;感念师友相伴,一路同行亦同心。愿这方沃土文脉永续、初心如磐,聚更多贤才,书更多华章,共赴下一个璀璨十年! 石子 重庆市璧山区作家协会主席
对于我个人来说,重庆晚报《夜雨》副刊,先后两次整版集中推介,刊发多篇评论,为我加入中国作协提供了强大助力。刊发的散文《张家屋基的时光书》获得冰心散文奖。对我的工作,晚报给予了极大支持,推出一批璧山三峡移民创业故事,宣传了璧山。而一批璧山作家的作品在《夜雨》副刊发表,璧山的文学活动的报道,扩大了璧山作协的知名度。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文学组织者,我都得感谢重庆晚报。 周成芳 重庆市开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十多年前,重庆晚报《夜雨》副刊发表了我的处女作,让我从此踏上文学之路。重庆晚报“群英荟”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群友们就像血脉相连的亲人。我有幸参加“群英荟”五周年及十周年的庆典活动。我跟各位群友一样,必将对“群英荟”的热爱进行到底!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我以汪国真的诗句来表达我对重庆晚报的感激之情:“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蹇汶佑 摄影报道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