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滋啦——”热油浇在辣椒面上的声响伴着诱人香气弥漫开来。一盆盆麻辣鲜香的水煮肉片即将出锅,满室生香。这里不是大型餐厅后厨,而是重庆科技大学“美食品鉴”选修课的现场。 每周三傍晚,40名大学生在2位特级厨师的指导下,亲手复刻地道美食。下课铃一响,大家还能直接美餐一顿。11月19日,重庆晚报记者走进该校,探访这堂“报名通道一开,3秒即被抢光”的超人气选修课。
▲热火朝天的美食选修课现场 特级厨师教学,按口味分组 当天18点,记者来到学校三食堂二楼的“美食品鉴课”实训基地时,课程刚刚开始。40名学生统一佩戴帽子、口罩和围裙,站在操作台前,跟随课程讲师、星级酒店特级厨师肖冰学习经典川菜“水煮肉片”的做法。
▲同学们正在下肉片 随后,学生两两一组领取食材,迅速进入备菜环节。洗菜、切配、准备调料……“锅碗瓢盆交响曲”随即奏响。 操作台也经过特别设计:第一层为操作区,第二层摆放各类调料,第三层收纳餐具厨具。 “开小火,两勺豆瓣,用锅铲慢慢推,把红油炒出来。”肖冰老师洪亮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他与搭档叶鼎坤——另一位从业数十年的特级厨师,穿梭于二十个灶台之间,时而纠正学生手势,时而协助掌勺。 当重庆晚报记者问及学生们如何两两分组时,他们的答案出乎意料地暖心:“爱吃辣的一组,口味淡的一组,不吃香菜的一组……” 男生占了2/3,名额3秒抢光 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从小在餐饮家庭长大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男生陈兴宇手法娴熟,甚至特意申请换上了专业颠勺。他笑着说:“我六岁就开始做饭了,初中还拿过学校厨艺一等奖。”而在另一头,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王钰则略显生疏,她坦言选课就是为了摆脱“厨房小白”的身份。 据重庆科技大学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刘金晟介绍,这门选修课虽只开设了两个学期,却已成为学校的“明星选修课”——每学期40个名额,选课系统一开,“3秒抢光”。他还透露,选课学生中约2/3是男生。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李建自豪地表示,经过半学期学习,已掌握了麻婆豆腐、回锅肉等拿手菜,“这次寒假回家,我一定要给爸妈一个惊喜。” “课堂上没有紧绷的学习压力,老师耐心,同学之间互相递工具、分享技巧。”陈兴宇一边熟练翻锅一边说,“就像一群朋友一起做饭。每次成功做出一道菜,那种满足感无可比拟。” 期末要考刀工,还有摆盘创意 19点40分,最后一勺热油浇在辣椒面上,激出满屋香气,这堂100分钟的美食课接近尾声。学生们小心地将亲手烹制的成品端到餐桌前。随后,大家纷纷举起手机,从不同角度记录这充满成就感的瞬间。 接下来,也进入到每堂课最令人期待的环节——美餐一顿。只见学生们舀来课堂免费提供的米饭,就着刚出炉的水煮肉片,大快朵颐。
▲同学正在品尝自己做的菜肴 “太好吃了,好多同学都羡慕我们。”“每到这个环节,感觉周围都是羡慕的眼光”“发到朋友圈里,同学们也都实名羡慕”……对于这个环节,同学们一边吃一边笑着说道。 同学们还表示,在这里,锅铲碰一碰,烦恼炒没了,朋友交成了,而对母校的归属感,也伴着浓浓饭菜香,一天天变得醇厚而真切。 课程负责人李宁老师透露,该课程期末考核“做一桌有故事的菜”,学生需围绕如“妈妈的味道”等主题,从刀工火候到摆盘创意接受综合评审。据悉,该校还将于12月中旬举办首届校园美食文化节。 声音 把厨房变成更广阔的人生课堂 李宁老师介绍,本学期,这门口碑爆棚的选修课完成了重要升级:教学空间从食堂隔出的20平方米,扩展为60平方米的独立厨艺实训基地,并配备了独立排烟系统与专业灶具。 这不仅是空间的扩容,更是教育理念的具象延伸。课程设计紧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展开,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自信。教学更巧妙融入二十四节气,中秋做月饼,冬至煮羊肉汤,让传统文化在指尖流淌,于味蕾间传承。“我们致力于把厨房变成更广阔的人生课堂。”李老师说道。
▲扫码观看视频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实习生 赵欣怡 王一钧 郑柳燕 摄影报道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