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资讯 查看内容

节地生态葬新实践——竹林下的高风亮节

2025-11-25 13:40 |来源: 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永川秀芽蕴茶香,竹海听涛忆故人。”在重庆白塔福寿园内,一片青翠竹林静静矗立,这里便是融合永川茶竹文化与现代节地生态殡葬理念的“静竹园”。近年来,重庆积极响应国家殡葬改革号召,以“公益惠民、节地生态”为核心,持续推进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与生态实践,构建惠民绿色的殡葬服务体系。静竹园正是这一政策背景下的生动缩影,它以竹林为生态基底,探索土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安葬新路径,为殡葬改革注入人文与生态的双重内涵。步入园中,竹影婆娑,清风拂面,不见传统墓园的压抑肃穆,唯有竹韵悠悠、静谧安然。每一片竹叶仿佛都在轻诉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永恒,承载着对逝者的敬意与思念。

(静竹园入口)

作为白塔福寿园精心打造的公益惠民园区,“静竹园”内翠竹掩映、景致天成。园区在保留自然林地生态本底的同时,通过精心设计传递“节节高升、虚怀若谷”的人文意境,使缅怀空间融入自然,让生命的终点与绿意共生,与文明共鸣。“这里不仅是一处安息之所,更是一个与自然对话的生命花园。”白塔福寿园负责人刘禹介绍。

“静竹园”的营造,是对重庆市“节地生态、文明低碳、惠民为民”殡葬改革理念的具体实践。重庆通过专项规划与政策引导,推动殡葬设施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并完善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鼓励群众选择绿色安葬方式。白塔福寿园积极响应,摒弃传统“墓挨墓、碑对碑”的密集布局,以极低的土地占用实现生态安葬,既守护了绿水青山,也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园内小景)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全面推行“鲜花缅怀”祭扫方式,所有入驻家庭均需签订文明祭扫承诺书,杜绝纸钱、香烛等传统用品的使用。“以前祭扫总担心烧纸引发山火,现在用鲜花寄托哀思,既环保又安心,还能在竹林里静静陪亲人说说话。”前来参观的市民张先生感慨道。此举不仅杜绝了火灾隐患,也推动了祭扫风尚的文明转型,让缅怀回归本质,让思念如静水流深。

 

公益先行,惠民为本。“静竹园”通过两类核心服务,让绿色殡葬理念落地生根。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园区推出花坛葬,实现“零费用”安葬逝者骨灰与花坛土壤自然融合,以“花下藏骨”的方式回归自然,生命在花开花落中循环不息,仅留姓名刻石,以寄长思。

(花坛葬区)

此外,园区还推出小型节地惠民墓位,以亲民价格减轻群众负担。每座墓穴占地仅0.15平方米,严格执行节地标准,整体收费仅2000元,含刻字、安葬服务及骨灰盒保护箱等项目,每年管理费依规定为80元。安葬采用“骨灰盒保护箱+封土+自然石墓碑”模式,既庄重规范,又以自然石材与竹林环境相融,维持了景观的整体和谐。

(惠民墓产品区)

竹叶飒飒,如泣如诉;茶香袅袅,似忆似思。在静竹园,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生命的庄严与自然的永恒。这里没有冰冷的石材堆砌,只有竹林与生命的相互滋养;没有烟火缭绕,只有鲜花与思念的静静流淌。白塔福寿园以这片竹海为笺,以改革为墨,书写着殡葬文明与生态共生的新篇章——“葬之以竹,节节向上;念之以茶,余韵悠长”。

节地生态葬除了树葬外,还包括鲜花葬、草坪葬等多种形式,不立碑、不留骨灰,将逝者骨灰放置于可降解环保材料中,集中安葬于鲜花、绿树、芳草之中。想了解更多关于生态葬的内容,可拨打96000殡葬服务热线咨询了解。重庆晚报记者 陈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