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入江口,两水相激,浪花翻飞,恰似兰花。 ▲一只白鹭在入江口取鱼 ▲溪水入江口的下游方向,不少江边巨型礁石有泊船痕迹。 ▲整治后的溉澜溪(部分)图据重庆地方志微信公众号 溉澜溪位于大佛寺大桥与朝天门大桥之间,江北长江边上,有水流入长江。 溉澜溪既是一个地名,又是一条街。关于它的传说,你听过么? 步道可亲水观鸟 4月16日,雷雨后,重庆晚报记者从9号线溉澜溪站1B出入口出站一路直行,步行几分钟,下梯坎就到了溉澜溪亲水步道。 步道依溪而建,干净平整,溪边柚子花、桃花、鸢尾花等在细雨纷飞中开得娇柔动人,时不时几只小鸟飞掠而过,风景清幽。 当地居民吕先生和妻子冒着细雨来此散步。他们告诉记者,小溪这几年经过治理,平时很清澈,你看那边还有平时很少见的白鹭,说明环境变好了。但这里并不是溪流最美的景色,最美的风景在溪流入江口,那正是他们夫妻俩雨中漫步的理想之地,从他们小区步行到江边约20分钟。 溉澜溪最早叫溉蘭溪 有入江口,那起源在哪儿?据江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官网公开资料和现场的《溉澜溪河河长公式牌》显示:溉澜溪发源于渝北区人和黑洞湾,在江北区的青草坝附近注入长江,全长约6公里。江北段2.2公里,河道起点为红堰桥,终点为入江口。 《重庆市地名词典》是这样说的:溉澜溪,因该地有小溪入江,洪水季节,长江急流受到南岸呼归石(今不存)的阻拦,一部分流水调头冲向对岸。江水倒灌,与从高坡上直泻下来欲冲进长江的溪水相激,浪似蘭花,名灌蘭溪,灌和溉,蘭和澜(或取静水微澜之意)谐音,成今名。 民国《江北县志》解释“溉澜溪”,发源于铜鼓山板壁房子,下菜市堡入头塘出扬子江(今长江)。”铜鼓山,在县东百三十里。山内有石如鼓,击之如铜音响应,铿尔不绝。 明末清初江津人程(于)衡(字公权)写的《溉蘭溪访友》也提到“溉蘭溪”: 果然此地绝风尘,几欲相求已暮春。 竹里遗荪摇凤尾,溪边小浪织龙鳞。 到来恰见如珪月,坐久浑忘卖药人。 却忆当年杜陵老,寒山无伴语津津。 程(于)衡不知何时到了溉蘭溪,访了哪位故友,忘买了什么药材,是不是当地自古就产的草药——蘭呢?我们不得而知。 专家释疑 溉蘭溪的“蘭”并不特指一种蘭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正伦: 古人因地因景取名,描述的可能写实,可能取意,而比喻为蘭,都是为了更形象地描述水花的模样。而此刻的蘭,并不一定特指一种蘭。就像画家中经常提到的蔷薇,但有时不特指蔷薇花,而是泛指蔷薇科的桃花、梨花、梅花等。几百年前的古人若最初给溉蘭溪取名为“蘭”,可能是取浪花的形状,也赋予浪花的蘭意。 溉蘭溪的入江口附近原有呼归石,此石记录的传说是塗后思念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溉蘭之名,亦很贴切。 说到蘭,对“香草美人”的吟咏最多的屈原,在《九歌》等文章里面反复提到蘭。更早一点,则推至越王勾践喜欢种蘭,勾践是大禹的后裔。后世提到蘭,应该想起大禹。王羲之在上巳节会友于蘭亭,祓禊(fúxì),亦祭祀大禹。 相关链接 溉蘭溪入江口打卡点 老码头 当地居民郑老师(60岁)告诉记者,溪流入江口左右皆有礁石。这附近清代就有码头,很多船停泊留下的痕迹,或圆或方,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石坑可以看到。石坑有的是可以直接套着绳停泊的,有的是可以打木桩用榫卯结构固定再套绳的,有的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纤夫们拉船流传下的痕迹…… 老厂老校故址 江北区文化馆姜孝德老师撰写的文章——《溉澜溪地名探源》中提到: 抗战时期,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曾经落户溉蘭(澜)溪。并在这里以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的名称办学,有几人知道,它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有关航海的学校,而今有四五所大学承认自己来源于溉(蘭)澜溪的这所学校。 2020年,上海海事大学学生组团到溉澜溪寻访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旧址,随团成员写出了《80年前在一艘轮船上开办的学校——上海海事大学山城校史寻访记》的文章在《重庆晚报》上发表,其中说道:“1942年,国立商船学校在重庆的固定校址终于建设完成,坐落于长江之滨,位于江北陈滢山之上、溉澜溪之旁。高山之上远离大海,却有着一群有志青年为了国家复兴、民族强盛学习着航海知识,为了祖国不再受列强压迫而奋斗。” 另外据记者随机走访当地居民,称多是2017年左右搬来的。原居民大都安置在南桥寺。此地原来有两个大厂:利华橡胶厂、重庆船厂,如今都不存在了。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