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 | 三叶虫——地球第一只眼

2023-8-16 14:16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在地球几十亿年的生命中,日月轮换,沧海桑田见证了多少生命的存在与消失?暑假中,家长和小朋友们掀起了博物馆热,重庆晚报记者跟着潮流打卡了重庆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的展厅很多,展品也非常丰富,记者被“地球第一只眼”(据说曾经在几亿年前制霸海洋的三叶虫)吸引了。

它为何叫三叶虫?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达尔文实验站,小朋友们争相体验三叶虫化石修复,初步体验当一名小小的修复师。

缴费后,小朋友可以在一个小盒子里随机选定一块含三叶虫部分组织的化石。然后,里面的工作人员进行介绍:三叶虫,是一种海生节肢动物。它们出现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在统治海洋数亿年后,三叶虫家族不知为何,没能逃脱灭绝的命运,在距今约2.5亿年前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人们熟知地球霸主——二叠纪的恐龙,才登上霸主地位。

当天负责解说的工作人员是廖女士,她对着一位刚穿好“工作服”的小朋友说:“小朋友,来来来,你知道吗?三叶虫是比恐龙还早的‘霸主’哦!那你知道它为何叫三叶虫吗?来,看看你选的化石。三叶虫纵向分为头、胸、尾三部,头部不明显,这不重要,因为三叶虫的名字来自于它横向分为中叶和两个对称的侧叶……”

科普完之后,就有其他老师来手把手教小朋友们:在放大镜灯下,用雕刻笔慢慢剔除三叶虫化石上的岩石(泥土),然后用气吹吹开,再继续剔。

廖女士说,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带走自己挑好并修复的那一枚三叶虫化石作为纪念。

小朋友用稚嫩的小手拿着雕刻笔,细心剔除三叶虫化石周围的岩石(泥土)。


真的化石还是模型?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伍定金老师说:

“我只是属于古生物化石爱好者而已,前几年也多次去参观过重庆自然博物馆,一般三叶虫化石是真的。据了解,有些网上销售的三叶虫化石,是人工复制出来的。

什么是化石呢?化石,是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分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一般以距今约1.2万年(全新世)作为古今生物的分界。

化石的相对年龄,向来是依据发现它的地层来断定的。随着人们对原子的认识逐渐加深,科学家找到可以鉴定绝对年龄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

有人估计,古代生物平均一万个个体才可能有一个被保存为化石,所以自然界中可作为观赏的化石十分难得。

三叶虫化石,古时称作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在1400多年前,晋朝的郭璞在注释《尔雅》时就提及‘蝙蝠石’,还记述了齐(山东)人以蝙蝠石制砚,称为蟙(zhí)砚。蝙蝠石之名因此传开来。清朝的诗人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也有记载:在明代崇祯丁丑(1637年)三月,张延登(号华东)游泰山,住在大汶口。某天,他在河边发现一块一尺左右大小的石块,上面几乎有近百个‘蝙蝠’,肉羽如生。这块石头上生着一个小凹坑,正好可存放水,小凹坑下方,正好磨墨。于是,他将这块石头制为砚,取名为多蝠砚。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就是一种三叶虫化石的尾部。

据北碚赏石收藏家讲,重庆北碚天府刘家槽有过三叶虫化石,就是长时期日晒雨淋,风化严重。在酉阳、彭水、秀山、中梁山等地也有发现三叶虫化石。此外,在华蓥山宝鼎、三汇、溪口、康佳,也曾发现三叶虫化石。据已知媒体报道,还有一些学生、跑友,从2008年至2020年,发现过三叶虫化石。特别是地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在野外科考实习,采集化石标本,也多次在华蓥山发现三叶虫化石。

虽然三叶虫已灭绝,但世界各地的三叶虫化石均有分布,且品类很多,目前已确定两万多个物种,至今为止每年还有新的物种被发现。

现存世界上最大的三叶虫个体——霸王等称虫(图源@加拿大 Manitoba博物馆)


三叶虫的大小,在1毫米至72厘米之间,典型的大小在2至7厘米间。2000年,加拿大发现目前最大的三叶虫化石,长720毫米,宽400毫米,时间约在奥陶纪(约4亿万年前)。

一般情况下,收藏三叶虫化石,看个体完整度,体型越大越好。此外,形状构造越奇特越清晰越好,石化(或矿化)程度越高,颜色越特殊越好,品种越稀有越好。”

不是每只三叶虫都有眼睛

据博物馆的官方资料介绍,古节肢动物三叶虫是在5亿年前第一批进化出眼睛的动物,所以被称为“地球第一只眼”。

当然,不是每一只三叶虫都有眼睛,有些三叶虫可能由于长期居住在没有光的海底,因此眼睛退化。

眼睛像蜻蜓

如今,我们知道的蜜蜂、蜻蜓、蚂蚱、蝴蝶以及大多数的节肢类动物,都具有复眼。据悉,典型的三叶虫眼睛是复眼,每个透镜都是一个拉长的棱镜。每只复眼内的透镜数不等,有些只有一个,有些可达上千。在这样的复眼中其透镜一般排列为六边形。一对复眼长在头部的两侧。

三叶虫的眼睛是由方解石(碳酸钙)组成的。纯的方解石是透明的,有些三叶虫使用单晶的、透明的方解石来组成其每只眼睛的透镜。这与大多数其他节肢动物不同,大多数节肢动物使用软透镜的、由甲壳素组成的眼睛。三叶虫坚固的方解石透镜无法像人的软晶状体的眼睛那样来调节焦距。但是有些三叶虫的方解石组成一个内部的、复合结构,这个结构可以降低球差,同时提供极好的景深。

蜷缩像地鳖

大多数三叶虫是比较简单的、小的海生动物,它们在海底爬行,通过过滤泥沙来吸取营养。

三叶虫的胸部非常灵活——化石的三叶虫有时会像现今的地鳖、犰(qiú)狳(yú)一样,可以将身体蜷缩保护自己。

蜕皮像蝉

此外,三叶虫像蝉一样,会蜕皮。三叶虫在蜕皮时,将所有盔甲中的矿物全部抛弃,因此一个三叶虫可以留下多个良好的矿物化的外骨骼,这提高了三叶虫化石的数量。

排队像龙虾

龙虾每年春天会排成一队进入浅水水域繁衍后代,更有意思的是,有的三叶虫也会排队。有研究人员在波兰发现有着3.65亿年“高龄”的78个三叶虫队列化石。研究表明,有些三叶虫在海底迁徙时排着长长的队伍,它们秩序井然,一个紧挨着一个,就好像现代节肢动物一样。也可能说明,以前三叶虫综合利用身体接触和化学信号来传递信息。

排成纵队的三叶虫,它们的队形保持良好(网络资料图)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