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龙王村寻龙

2024-1-2 11:3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龙行龘龘,人行悠悠,随着龙年的脚步声近了,冬至前后,重庆晚报记者来到古朴宁静的龙王村,为大家打探能沾“龙运”的好地方。

龙王村,遗世独立,藏在北碚区复兴镇龙王山下。听闻记者的来意,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罗老师信心满满地说:“包在我身上,村里有关‘龙’的字刻和传说,我大都知道。”

树藏“龙”

约有210年树龄的古黄葛树,树洞里面藏有刻了“龙王洞”的石碑。

罗老师领着记者进入老龙王村的街道时,首先介绍了这个标识物——一棵约有210年树龄的古黄葛树。

罗老师说,现在的龙王村是原来龙王村、龙泉村、大碑村合并而来的。我们现在所走访的区域,属于原来的老龙王村区域。几十年前,当地有人将刻有“龙王洞”三个字的小石碑藏匿于树洞,随着黄葛树逐渐长大,将树洞慢慢遮住,在树下就只能看到“龙王洞”三个字中的“王”字。

如今来村里旅游的游客,都视古黄葛树为路标,到了这里,就开始进入真正的龙王村街道了。以前这里赶场,逢三六九,那时人声鼎沸,非常热闹。

楼藏“龙”


近百年前的碉楼,门口刻有龙纹。

罗老师带领记者沿街步行,一直走到跃进桥附近,又看到一棵非常大的黄葛树。

罗老师说,这棵古树也应该有190年左右的树龄了。古树在桥的一边,而桥的另一边是一间房子。别看这无人居住的房子似乎很普通,但几十年以前,是村里的“百货公司”,里面就像超市一样什么都卖,还弹棉花,可以买棉被,非常受欢迎。

过了桥,就有两条路可以打卡:一是直走,可以去看看有龙纹的碉楼,一是从旁边小路上山打卡龙洞,龙王洞爬山需要半个多小时。

记者选择了先直行。于是,我们先看到碉楼。罗老师说,这是近百年的碉楼。大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地有个叫曹作之的人,他有次差点被山匪绑架,一气之下就花重金请人在山腰设计并修建了这座石碉楼。碉楼进可攻,有窗有瞭望洞有射击孔等设计,可以抵御山匪;退可逃,内部修有地道,可以从暗道逃到外面;碉楼里面都是木地板、木家具,通风良好,环保,且石房子冬暖夏凉防火防湿,很舒适。

桥藏“龙”

残碑上的文字提到“海龙山”,或许记载了这座古桥的来历。

继续往前走,路过一无名石桥。罗老师说,桥面看着平平无奇,但桥下大有乾坤。随后带领记者下桥一探。

原来,这是一座古朴的榫卯结构石梁桥。桥面是一整块巨石,长约5米,宽约1.15米,厚约0.65米。石梁桥的一端,可以看出榫卯结构,还有放木柱的孔。另一端,则有修复痕迹,有破损的陶片卡在承接桥面的石缝中。而石梁桥的另外一边,是一座相对年轻的石拱桥,拱直径约3.7米。

可惜的是,隐藏在山水间低调上百年的古桥,竟然没有桥的名字?罗老师说,确实不知道桥的名字。石拱桥应该是清代的,而旁边的古桥应该更早,推测到明代,甚至宋代。

罗老师说,曾有专家来考古,村里还发现了东汉时的石刻,也有明代的古寺普照寺,现已残破。

不过,我们在古桥附近的半块残碑上,似乎发现了当年为何在梁桥附近修建拱桥的原因。因涨水冲垮梁桥,为了方便行人,当年众筹了资金,“砌复于海龙山下”——推测是修复了一下古桥,又砌了一座石拱桥加固加宽,造福乡里。在半块残碑上,还刻有当年筹集资金者的姓名。

那这桥,会不会叫“海龙山梁桥”呢?罗老师说,不清楚。村里口口相传,这座山叫海螺山,原来这山百年前叫海龙山。

小桥流水人家,在龙王村很常见,古桥亦然。罗老师又带领记者前后看六七座古桥,都是石梁桥。梁桥是中国桥梁史上出现最早的桥,有的是没桥墩的单跨桥梁,有的是有一个桥墩的双跨桥梁。谁能想到,几百年或者上千年后,还有后人走过,受其恩惠。

洞藏“龙”

龙王洞

最后,我们就去村里最出名的景点——龙王洞一探究竟吧!

从跃进桥附近的山间小道出发,罗老师健步如飞穿行在野草藤蔓和翠竹之间

罗老师介绍:“这些都是普通的竹子。我们这里有原始森林,部分未开放。百年前,山上还有老虎,如今没有了。但是几十年前,有豹子下山伤人。目前山上有猴子、蛇和野猪,现在冬天比较难见到。所以,出来旅游安全第一,真不能一个人上山。”

跋山涉水,七拐八绕,穿越乱石,记者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龙王洞。只见“石激悬流雪满湾,游人留影不欲还。”

龙王洞内一道石门上还有四个字——龙恩普照

罗老师说,以前那龙王洞,现在还有两道石门和一米厚的石墙等痕迹。其中一道石门上还有字——龙恩普照。大字的旁边还有些小字,但看不太清楚了。

在山下看着洞不大,没有想到里面别有洞天。

罗老师说:“这洞当年据说能住上百人,还有养殖(猪)的地方,村里人戏称水帘洞。现在看着瀑布水小,但夏季水大的时候,可不是水帘洞吗?小的时候,家里早上煮一大锅稀饭,配点凉面端上洞里面避暑,可以从早歇凉到天黑再下山,我们村里的人都喜欢到洞里避暑。前后怕是有上百米,里面也深,可以同时容纳很多人。我小时候也喜欢在瀑布下游泳泡澡,那时还有小鱼小虾和小螃蟹。”

从洞中望出去,风景确实很美,你会体会到为什么太阳名扶光,山称翠微,雨为灵泽,竹化葛陂龙。

知多点

龙煤:作为华蓥山支脉的龙王洞山,百年前出产优质原煤。因原煤出自龙王洞,人称“龙煤”。现在封矿。

龙王山水鱼:龙王村原产桃花鱼、鲮鱼和岩鲤等,现有大大小小可以垂钓的池塘十几个,都是引用龙王洞溪沟的泉水,活水养鱼。听溪民宿引进的淡水银鳕鱼最有特色。

土特产:当地有龙王村竹笋、土蜂蜜、箭杆白菜等。此外,竹溪小院、供销文化创意基地等都提供有烧烤服务。

交通

国博线(思源站)——公交961(龙王街站)

自驾:导航龙王村 

火车:C61(重庆西-水土)

温馨提示

1.到龙王村山上探险最好组队,人多可以彼此照顾。

2.登山徒步最好穿一双合适的鞋。

(刘园、韩旭、朱渝生、陈均等老师亦对本文有贡献。参考书籍《中国建筑图解词典》《江北厅志》等)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