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丨缙云后山防火隔离带 未遇八角池 但见映山红

2024-1-16 11:02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相传,八角池在缙云山西侧,距缙云寺约10公里。因四周有八个山堡而得名。

旧《巴县志》云:“八角池在缙云山上,相传有龙甚灵,又名龙王塘。明万历时封龙为康济侯,土人遇旱,祷雨辄应。其上常有云气荫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据说缙云山最神秘的龙王塘,每六百年都会开一朵巨大的莲花。那,龙王塘究竟在什么地方?

古道有野猪

曾两次徒步到八角池的伍定金老师肯定地说:“在缙云后山,北碚区和璧山区交界的地方,和登山队跟着当地导游探秘过。2022年8月27日下午,在缙云山山火后清余火时我和队友们来到主隔离带,终于知道八角池就在隔离带下,以前徒步,山地越野都曾经过,还探秘了附近的龙潭,龙潭有旱龙潭和湿龙潭之分。那附近在火灾后,种了很多小树苗。还有人工栽种的红豆杉林,有如红宝石一样的果实。”

记者随着伍老师的推荐地图,来到璧山区八塘镇阳龙村,请当地村民左瑞忠带路,去探访缙云山中最神秘的地方——八角池(龙王塘)。左老师说他1月14日满60岁,拿着砍刀便领着记者开路了。

路上,我们最先在车外遇到一头黑色的野猪,约有一百多斤。左老师说,那是头成年的大野猪,算大个的,要是正面碰上,谁赢还不好说。以前这周围都是原始森林,有野猪很正常。

到了八角池附近,左老师带记者下车,很快便走在有石板的小路上。

左老师说,这个是秦巴古道的一段,历史悠久。路旁的楠竹,有的标有20,就是20年以上的老竹子。如今村中保护森林,不允许砍竹子,所以老竹有标记。

古道边,苍竹碧连天。

据清同治四年《璧山县志》载:璧山在夏代大禹时期,属于梁州,周为巴子国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县,汉为巴郡地属益州。璧山这个地方,当时是蜀将张嶷负责修复驿道的地方。

张嶷是谁?史料记载,他是东汉末年刘备麾下的名将,以勇猛忠诚闻名,被诸葛亮赞为“此人可与子龙相比”,人称“荡寇将军”。

云海下松风

再往前走,看到有铁栏围住,八角池在上面,但不可进入。

据说八角池在左边的山顶上,旁边有云海。

左老师说,估计山火后有规定,以前可以进入的,上面还有一个景点,当地人叫鹞子(鹰)岩。八角池现在进不去的话,可以看到附近的风景。

这棵古松约有一二十米高

当时,阳光洒在林间小道上,岁寒三友之一——一棵参天的古松映入眼帘,十分秀美。“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这棵古松,不知多大了?

左老师说:“我问过很多村民,说这棵古松有一百多岁,还挂了保护牌,让人们注意保护它。其实,八角池附近,以前还有一棵巨大的古松,四五个人都无法合围,它四季长青,四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它。可惜,在十多年前,它的寿命自然尽了,山火后更是荡然无存。”

不过,我们往隔离带走,可以在旁边的山上,一览众山小。

于是,记者见到了阳光下,松风中,出现了云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八角池虽然没有看到,也未登上狮子峰,但是在这儿欣赏到了云海。翠峰如画,只见山间白雾弥漫,仙气飘飘似有云龙,真是别样温柔。

图中,防火隔离带正在建防火池;脚下,种满了映山红。

站在山顶,风呼呼地吹,但不冷。而山的另一头,隔离带的黄土上,已经有了新的生命。

左老师说,防火隔离带的山上,种了大片的映山红,春天再来看,估计景色更美。村里还有特产樱桃和梨子,不论是看花,还是吃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临走时,一只白鹭在车窗外飞翔送别,虽然有小遗憾,但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韩旭、胥嘉寅等老师亦对此文有贡献,一并感谢)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