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双版纳的腊肉 文/陈与 前几日,友人从云南边疆快递了几块腊肉到渝,并附字“西双版纳没有忘记你”。让我老泪纵横。这让我想起了50年前,自己和一群重庆儿女在红土高原开垦梯田林带,留下的青春热血。 腊肉下锅,在沸腾的水里,飘起了一股股香气。在香气中,恍若有亚热带丛林的百花,它们带着舒展腰身的意象,带着草木的最后茂盛。这一刻,是红土地动声动色释放的丰盈喜气,来自第二故乡的幻境意义,使一个倚着香气的人,仿佛酩酊大醉,仿佛找不到疏解的理由。 摆盘的腊肉,围绕成一圈,它们白里透红,红中映白,我恍惚起来了。这红白相间的腊肉,就如云南红土地和丰腴的胶乳,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可能分开。在圆盘中,一块块方形肉片,让我想起50年前的树穴,可以种植橡胶树苗、茶树苗还有金鸡纳树苗。在恍惚中,这一块块肉片中有橡胶树的年轮,有茶树的鸟鸣光线,有金鸡纳树的泅染梦境。 我尝了一口腊肉,舌尖味蕾是一个探测光源,捕捉味蕾里原汁原装的山桠果,有难以回避的芭蕉花粉,有汗流浃背的木瓜花叶,有安静的楠竹花蕊,有向阳坡上的温暖茅草……它们是舌尖味蕾光源中的五彩绘图,是舌尖味蕾光源中的澎湃脉搏。但有触觉,是记不清那些沉浮、颠覆、挣扎的沧海桑田?还是空荡荡的晚年垂梦?还是空荡荡的内心疑惑?还是空荡荡的一场大雨? 在满嘴喷香中,我恍若吃出了腊肉里有勐宋山的眷念红日,有勐龙河畔的傣家篝火,有布朗族的如影随形,有哈尼族的欢腾……我恍若还吃出了腊肉中有甘甜的勐龙河水,有一心一意长成壮硕的柚子,有一个个红着脸蛋的柑橘,有一串串熟透的红葡萄。它们是腊肉的组成部分?是腊肉的地理标志?是腊肉的深厚情怀?是腊肉的灵山秀水?是腊肉的生态环境?还是腊肉的时代记忆? 我面对几块腊肉,恍如面对云南边疆,我的青春时代在红土高原度过,西双版纳亚热带丛林生活融入我的骨骼血液了,比如砍竹子、挖梯田、芽接胶苗、打瓦、盖房等。我认为自己就是一块根深蒂固的胶树林地,我无法拒绝云南红土地,无法拒绝西双版纳,无法拒绝北纬30度的历史坐标的召唤。 在我的梦境里,比如一朵云,比如一只蝴蝶,比如一片树荫,比如暮色渐远渐隐的竹林,都是我的生命色彩。它们一定在红土地的某个地方等我回去,它们的心灵一定承受着煎熬,一定在哭,而且一哭就没完没了。情之深,意之切,心之柔,胆之碎,它们在我醒来时,又不声不响地离开。因此,云南红土地是我肋骨连成的山峰,是我血脉凝成的江河。 友人是第三代云南农垦人,她吃着红土地的粮食长大,喝着红土高原的泉水成熟。她给我快递几块腊肉,言下之意是,等过年过节过完了,我应该回到第二故乡去走走看看了。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